[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全方位防碰撞系统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37160.0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42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姚春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骏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B60T7/22;G01S13/931;G01S15/931;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1 | 代理人: | 杜寅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高新区唐家湾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全方位 碰撞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全方位防碰撞系统,主要包括、测距雷达收发模块、数据采集调制模块、信息处理模块、辅助制动模块和传感器感知模块;本发明根据不同路况下的附着系数建立不同汽车安全距离模型,选择相应路况的距离安全模型,在正面防碰撞中采用毫米波雷达对前方车辆距离、速度差等进行测量,一般状况下,报警显示系统预警,提醒驾驶员,紧急状况下,能够进行紧急辅助制动;在侧面安全保护中,主要利用超声波测距雷达,对汽车两侧驾驶员视觉盲区的行人、车辆等障碍物进行监测;通过在汽车尾部安装摄像头,摄像头能够采集视频,然后把该信号通过信息采集单元传递给主机,主机再进行处理后传递给报警显示系统预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全方位防碰撞系统。同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汽车全方位防碰撞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各国事故类型调查中发现,引起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机动车驾驶人失误,其在各种事故中的原因中所占比例高达80%-90%,在我国所占比例达到95%以上。汽车的正面追尾碰撞和侧面碰撞占交通事故的90%以上。特别对我国来说,汽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采用的交通运输工具,然而,由于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和人们的安全意识严重滞后,导致每年有近十万无辜生命消逝和巨额的财产损失。所以对汽车防碰撞预警系统进行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分析得到,造成这些碰撞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驾驶员的驾驶不当及对外界障碍物的反应不够迅速。若驾驶员能在交通事故发生前能及早意识到或得到相关辅助系统的警示,做出正确的制动措施,则能有效地减少交通事故,降低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因此,为了减少汽车事故的发生,提高汽车驾驶的安全性,研究和设计一种简单可靠,使用方便,性价比高,能自动检测汽车与障碍物的距离,并在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给驾驶人员发出语音及声光报警提示的安全防撞系统具有重大实际意义,也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本发明采用毫米波雷达防碰撞系统和超声波雷达侧面盲区行人保护系统以及摄像头可视化采集系统的结合,实现不同路况下汽车纵向和横向主动安全保护,并且运用多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控驾驶员驾驶状态。从主动安全保护入手,采用预警的方法,主动的防止碰撞前面以及侧面的车辆、行人,此系统实现,一定能在汽车安全性领域有较大的突破,对汽车主动安全性提高和理论指导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汽车全方位防碰撞系统及其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全方位防碰撞系统,包括:
测距雷达收发模块:即毫米波测距雷达、超声波测距雷达产生所需的波频信号,通过接收端收回波信号,完成雷达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数据采集调制模块:实时的采集回波信号,并且进行相应的数模转换,以供信息处理系统的使用;
信息处理模块:即微处理器控制单元,接收来自数据采集调制系统的信息,并且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判断行驶安全性;
报警显示模块:分为故障诊断报警、声音报警和灯光报警以及语音播报,根据不同的安全情况,进行不同报警,并且对相应信息进行显示;
辅助制动模块:控制包括汽车电子制动器、离合器在内的制动装置,在紧急情况下辅助驾驶员制动汽车,同时安全带预紧装置工作,保护驾驶员;
传感器感知模块:通过包括汽车转向系统传感器、油门踏板位置传感器、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速度等传感器综合感知汽车行驶状态,从而减少误警率和虚警率;
路况选择控制模块:主要包括系统开关和路况模式选择开关,控制系统开闭和不同路况模式的选择,以及输入键盘进行路况控制;
视频采集模块:采用的是摄像头,安装在汽车的尾部,防止倒车碰撞障碍物以及过路的行人,避免汽车的损坏以及安全事故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骏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骏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71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