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柴油机基础上改用汽油燃料的发动机燃烧室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38684.1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91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尧命发;闫博文;王浒;郑尊清;刘海峰;马天宇;李彩云;米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B23/10 | 分类号: | F02B23/10;F02F3/2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丽萍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机 基础上 改用 汽油 燃料 发动机 燃烧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柴油机基础上改用汽油燃料的发动机燃烧室,由缸盖底面、气缸壁面及活塞顶面围成的空间构成,所述缸盖底面为平面,并分布有两进气门与两排气门;所述缸盖底面的中心位置安装有火花塞;所述活塞顶面设有一个中部凹槽和四个射流槽;所述中部凹槽以气缸中心轴线为基准对称分布,所述中部凹槽的贯通方向与所述两进气门底面中心连线N平行;四个射流槽与所述中部凹槽贯通方向垂直、并以气缸中心轴线为基准呈两列平行且对称分布于中部凹槽两侧。本发明发动机燃烧室可加快火焰传播速率,改善燃烧过程,使得柴油机改用汽油燃料后仍可实现相对较高的热效率及升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燃烧室结构设计优化,特别是一种在柴油机基础上改用汽油燃料的发动机燃烧室。
背景技术
重型柴油机碳烟及氮氧化物排放是造成当前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排放法规不断升级,进而造成重型柴油机对后处理系统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后处理器复杂程度及使用成本也明显增加。通过在原有柴油机基础上改用汽油燃料当量预混燃烧可仅通过三效催化器满足超低排放要求,从而使得后处理系统大为简化,降低发动机整体使用及标定成本;另一方面,柴油机机体强度较高,相比传统汽油机可承受更高爆发压力,因此改用汽油燃料后,仍可实现较高的发动机热效率及升功率,满足商用车需求。然而,现有柴油机多采用平底缸盖,螺旋进气道及ω型燃烧室,其主要作用是为增加柴油空气混合程度及混合速率,因而无法满足汽油燃料燃烧过程中所需的缸内高湍流强度要求,为此需对原有柴油机空气及燃烧系统进行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情况提供一种适用于在原有柴油机结构基础上改用点燃式汽油燃料预混燃烧的燃烧室,通过活塞顶面结构设计最大限度提高汽油燃料燃烧过程中缸内湍流强度,从而保证发动机在改用汽油燃料后仍具有较好的动力性及经济性,进而配合三效催化器,在后处理系统大为简化的条件下满足重型商用车发动机性能及排放的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柴油机基础上改用汽油燃料的发动机燃烧室,由缸盖底面、气缸壁面及活塞顶面围成的空间构成,所述缸盖底面为平面,并分布有两进气门与两排气门;所述缸盖底面的中心位置安装有火花塞;所述活塞顶面设有一个中部凹槽和四个射流槽;所述中部凹槽以气缸中心轴线为基准对称分布,所述中部凹槽的贯通方向与所述两进气门底面中心连线N平行;四个射流槽与所述中部凹槽贯通方向垂直、并以气缸中心轴线为基准呈两列平行且对称分布于中部凹槽两侧。
进一步讲,本发明中,所述中部凹槽由两侧斜面、底部圆弧面及斜面与底部圆弧面之间过度连接的圆弧面组成;所述中部凹槽的开口宽度L1为气缸直径D的50-60%,所述中部凹槽的深度H为气缸直径D的11-14%,所述斜面与缸盖底面的夹角α为45-60°。
所述射流槽的横截面呈圆弧状,圆弧的半径R3为气缸直径D的3.5-4.5%,两列平行的射流槽的中心轴线的间隔L2为气缸直径D的25-3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在活塞顶面的中部凹槽,使得在进气行程初期及压缩行程末期对气流运动的引导作用可增加缸内纵向滚流强度,从而在原有进气道形成的大尺度涡流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斜轴涡流,并在压缩上止点附近通过使其破碎增加缸内湍流强度;另一方面,射流槽在挤流作用下将产生指向中部凹槽的射流,使其与凹槽内斜轴涡流发生碰撞,进一步增加缸内湍流强度。两种因素共同作用将明显提高燃烧过程中火焰传播速率,降低爆震倾向,提高缸内最大爆发压力,使得发动机改用汽油燃料后仍可实现相对较高的热效率及升功率。此外该燃烧室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对原柴油机缸盖结构改动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燃烧室的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燃烧室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气门分布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活塞顶面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86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车冷却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增强型内燃机冷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