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机车载气动力测试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39989.4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2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耿建中;段卓毅;张健;李军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F5/60 | 分类号: | B64F5/60;B60P3/11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车载 气动力 测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飞行器气动力测试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无人机车载气动力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大尺度高空长航时太阳能无人机一般具有展弦比大、翼载荷小、飞行速度低等特点;气动力特性试验测试是这类飞机设计过程中的主要工作之一。气动力试验测试主要包括升力特性、阻力特性、力矩特性及舵面操纵效率等测试内容,具有试验测试数据量大、试验周期长等特点。
目前,测试无人机气动特性的主要手段有风洞试验和缩比模型自由飞等。风洞试验具有风速状态可调,流场稳定等特点,但是其建造周期一般较长、建造费用较高、运行费用较大,并且风洞地点固定、能耗大、噪声大;受其尺度限制,一般需要采用无人机的缩比模型开展试验,降低了试验测试的保真度,从而限制了风洞试验方法的推广应用。缩比模型自由飞试验也存在费时和昂贵的问题,并且试验风险较高。
在高空长航时低速无人机的设计中,需要考虑高度对全机气动特性的影响,即低雷诺数效应问题。传统的可变大气密度风洞技术要求高、设计难度大、试验环境保证困难;高空投放试验又有风险大、花费高、周期长、实验环境控制难度大等特点。需要设计一种可移动气动力试验测试系统,在高原等高海拔地区开展高空、低速气动力测试试验。
无人机车载试验过程中,为了较好的减小载车系统的气动干扰所造成的试验误差,一般要求支撑系统具有较高的高度。在传统的固定支架上调整全机迎角,将带来较大的不便,降低试验测试效率。迫切的需要设计一种适用于无人机车载气动力测试系统的高精度、可控、可调支架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传统固定支撑系统的高度较高,占用几何空间较大,给试验系统的装卸、存储、运输等带来较大不便,也不利于被测试飞机的快速安装、调试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无人机车载气动力测试系统,以解决现有无人机车载气动力测试装置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人机车载气动力测试系统,包括:
载车装置,用于承载预测试无人机,并带动所述预测试无人机沿预定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
支撑装置,用于将所述预测试无人机固定设置在所述载车装置上,且所述支撑装置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在所述展开状态时用于调节所述预测试无人机的姿态,还用于测试所述预测试无人机的升力和阻力;
数据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所述预测试无人机作匀速直线运动时的相对来流速度、所述预测试无人机的升力和阻力。
可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
安装底板,固定设置在所述载车装置顶部;
迎角机构作动筒,底端铰接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的顶部,其旋转轴线平行于所述安装底板上表面且与所述预定方向垂直;
后支撑杆,位于所述迎角机构作动筒的背向所述预定方向的一侧,所述后支撑杆的底端铰接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的顶部,其旋转轴线平行于所述安装底板上表面且与所述预定方向垂直;
天平安装台,分别与所述迎角机构作动筒的顶端以及所述后支撑杆的顶端铰接,且旋转轴线与所述迎角机构作动筒的旋转轴线平行;
天平,用于测试所述预测试无人机的升力和阻力,其底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天平安装台的顶部,所述天平的顶端与所述预测试无人机固定。
可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
折叠机构作动筒,位于所述后支撑杆的背向所述预定方向的一侧,所述折叠机构作动筒的底端铰接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的顶部,其旋转轴线平行于所述安装底板上表面且与所述预定方向垂直,顶端铰接在所述后支撑杆处,用于驱动所述后支撑杆绕其底端铰接轴线转动。
可选的,所述迎角机构作动筒的数量为两个,沿垂直于所述预定方向并列设置;
所述后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沿垂直于所述预定方向并列设置,两个所述后支撑杆的杆体中部通过连接杆固定;
所述折叠机构作动筒数量为一个,其顶端铰接在所述连接杆上。
可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
减震机构,固定在所述载车装置的顶部,所述减震机构的顶部固定设置所述安装底板。
可选的,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包括:
风速传感器,固定设置在所述载车装置上,且位于所述载车装置的面向所述预定方向的一侧;
数据采集器,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的顶部,用于接收所述风速传感器和所述天平传递的测试信号。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99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