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鲌鱼下脚料制备鱼类诱食剂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40527.4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4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杨品红;贺江;王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K50/80 | 分类号: | A23K50/80;A23K10/26;A23K10/12;A23K10/37;A23K10/30;A23K10/14;A23K20/163 |
代理公司: | 常德市源友专利代理事务所43208 | 代理人: | 江妹 |
地址: | 415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下脚料 制备 鱼类 诱食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品加工过程中下脚料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鲌鱼下脚料制备鱼类诱食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鲌鱼主要有翘嘴鲌、蒙古鲌等品种,其肉质白而细嫩,味美而不腥,营养丰富,而且全鱼可入药,可治肝气不足,具有补肝明目,血助脉等功效。在鲌鱼的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下脚料,如鱼鳞、鱼皮、鱼骨、鱼内脏、碎肉等,若是直接丢弃,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造成浪费。目前,这类下脚料主要是用来加工成动物蛋白饲料。
诱食剂可改善饲料适口性和诱食性,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具有明显的生物学作用。目前市面上诱食剂主要分为香味形和甜味型这两类,功效较为单一,而且部分香味剂或甜味剂的组成成分来自于化学合成产品,毒副作用较为明显。
CN2016102382692公开了一种利用水产品加工下脚料制备水产饲料诱食剂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水产品加工废弃的内脏,经过匀浆、脱脂、酶解、美拉德增香、脱水浓缩得到诱食剂产品。不评论其诱食效果如何,但其只利用了内脏,对于其它下脚料没有利用,仍旧存在浪费,此外,对于转运过程中鱼类产生应激反应的时候,诱食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利用鲌鱼下脚料制备鱼类诱食剂的方法,该方法制备出的诱食剂除具备诱食效果外,还具有减轻鱼类抗应激反应程度,非常适用于转运过程中鱼类的诱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鲌鱼下脚料制备鱼类诱食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鲌鱼下脚料的收集及预处理:收集新鲜鲌鱼加工过程中的鱼皮、鱼骨、内脏、碎肉、鱼鳞,外加5%的虾仁加工后余下的虾壳,这些下脚料作为原料,加入原料湿重3-6倍的生理盐水,高速剪切匀浆,得下脚料浆;
(2)发酵:往步骤(1)制备的下脚料浆中加入柠檬皮肉渣、苎麻根粉、山栀,均匀混合后加入复合菌种和复合酶,进行发酵,发酵温度控制在30-50℃,先有氧发酵20-30h,再密封绝氧发酵46-60h,结束发酵,得发酵产物,其中柠檬皮肉渣的加入量为下脚料浆总重的20-30%,苎麻根粉的加入量为下脚料浆总重的30-50%,山栀的加入量为下脚料浆总重的15-20%,复合菌种的加入量为下脚料浆总重的0.06-0.08%,复合酶的加入量为下脚料浆总重的0.1-0.2%;
(3)烘干:往步骤(2)得到的发酵产物中加入加入发酵产物总重8-10%的三七多糖、发酵产物总重5-10%的魔芋多糖,混合均匀,然后装入真空干燥机中,得粉末状诱食剂产品。
上述复合菌种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菌种混合而成: 8-15%酵母菌,3-8%乳酸菌,余量为芽孢杆菌。
上述复合酶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酶混合而成:10-20%纤维素酶,5-8%脂肪酶,5-10%木瓜蛋白酶,余量为风味蛋白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的有益效果是:
1、充分利用了鲌鱼加工过程中的全部下脚料,废物利用率高;
2、制备出的产品既含有诱食用的香味物质,同时也含有甜味物质,诱食效果好;
3、制备出的产品含有益生菌,以及其它多种具止血活血、保肝护肝、生肌、抑菌作用的物质,在鱼类转运过程中可以降低鱼类的应激反应,促进这类鱼的捕食,从而降低其死亡率,保证鱼的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不能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和条件,或按照商品说明书选择。
实施例一
利用鲌鱼下脚料制备鱼类诱食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鲌鱼下脚料的收集及预处理:收集新鲜鲌鱼加工过程中的鱼皮、鱼骨、内脏、碎肉、鱼鳞这些下脚料,下脚料占原料总湿重的95%,外加5%的虾仁加工后余下的虾壳,加入原料湿重3倍的生理盐水,高速剪切匀浆,得下脚料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文理学院,未经湖南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05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开关安装支架
- 下一篇:一种螺栓套装螺母机构及套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