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泡沫产生方法及其应用和灭火消防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645548.5 申请日: 2017-08-01
公开(公告)号: CN108525162B 公开(公告)日: 2021-10-15
发明(设计)人: 牟小冬;郎需庆;牟善军;姜春明;王林;厉建祥;尚祖政;吴京峰;谈龙妹;于辉;陶彬;刘全桢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2C5/02 分类号: A62C5/02;A62C31/12
代理公司: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代理人: 蒋爱花;陈小莲
地址: 266071 山东***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泡沫 产生 方法 及其 应用 灭火 消防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泡沫产生方法及其在灭火中的应用以及灭火方法。所述泡沫产生方法包括将液化介质与发泡物质混合从而使发泡物质产生泡沫。本发明提供的泡沫产生方法,首次采用由液化介质原位产生的气体与发泡物质混合的方式,由于液化介质产生的气体体积与所述液化介质的体积比值较高,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储存液化介质的容器的体积,小体积的储存设备即可代替庞大的空气压缩机或空气压缩机组。同时,本发明采用液化介质参与泡沫发泡,在泡沫破裂后会释放出氮气,氮气在燃烧物质表面也能起到抑制燃烧的作用,有助于加速火灾的扑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泡沫产生方法及其在灭火中的应用和灭火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压缩气体泡沫灭火主要采用高压气体与泡沫混合液混合产生泡沫的方式进行灭火。具体的泡沫灭火方式主要有稳压式压缩气体泡沫灭火及储气式泡沫灭火两种方式。其中,压缩气体泡沫灭火通常采用气体压缩机、高压气体管网或压缩气体钢瓶的方式进行供气,而气体压缩机及压缩气体钢瓶供气量有限,无法满足大流量、高压力、长时间供气的要求,而绝大多数场所没有高压气体管网,而若需实现大流量、高压力、长时间供气,则需设置多台压缩机或压缩气体钢瓶(如以一台流量150L/S的泡沫消防车为例,气体的供给流量至少是1050L/s,其供气需要由多台大型空压机供给),其占用空间大,在油库罐区、装置区往往不具备布置的空间,不利于现场布置。

另一种储气式泡沫灭火通常在灭火剂容器内存储压缩气体,在大流量喷射时,压缩气体将大量消耗,此时为保证灭火剂的高压喷射,则需及时向灭火剂容器内补充压缩气体,而在大流量喷射状态下,仅靠空压机及压缩气体钢瓶根本无法保证压缩气体的足量补充,导致无法有效实现高压喷射要求,随着喷射持续进行,容器内的压力显著降低,泡沫性能逐步变差,影响灭火效果。当进行重大火灾灭火时,则需要生产大流量高倍泡沫灭火,此时泡沫混合液流量提高,压缩气体的供气量也需随之增大,而现有的气体供给方式无法实现大流量高压压缩气体的供应,当前压缩气体泡沫消防车的最大泡沫混合液流量仅15~20L/s,目前主要应用于一般规模的火灾扑救,如建筑物火灾、地面小范围流淌火等,其无法在大型储罐火灾或大规模的地面流淌火灾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高压气体供给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产生泡沫的方法,该方法能够通过较小的设备而获得较大量的泡沫,而且将该方法用于灭火时,具有较高的灭火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泡沫产生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液化介质与发泡物质混合产生泡沫。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上述方法在多种场所灭火中的应用。

本发明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灭火消防方法,该方法使用上述泡沫产生方法产生泡沫,然后将所述泡沫输出进行灭火。

本发明提供的泡沫产生方法,首次采用由液化介质原位产生的气体与发泡物质混合的方式,由于液化介质产生的气体体积与所述液化介质的体积比值较高,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储存液化介质的容器的体积,小体积的储存设备即可代替庞大的空气压缩机或空气压缩机组。

将本发明上述产生泡沫的方法用于灭火时,消防设备响应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响应产生大量气体,能够取代传统的空压机、压缩气体钢瓶、高压气体管网等供气方式,并能够满足产生大流量高倍数泡沫所需大流量高压供气的需求,为压缩气体泡沫灭火系统及储气式泡沫灭火系统的大流量喷射提供足够的气量,实现了重大火灾灭火中的有效应用;而且由于供气时间长、无需外界动力、独立工作能力强,避免了在大流量喷射需求时需配备多台空压机、压缩气体钢瓶占用空间大的情况,其占用空间小、设置灵活,便于现场布置及灭火工作的开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泡沫产生系统的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锥形结构的扰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半球形结构的扰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平台结构的扰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55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