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杆操纵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47268.8 | 申请日: | 201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85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翁景坚;赵锡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H59/02 | 分类号: | F16H5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阳光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1 | 代理人: | 赵飞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经济开***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挡摆臂 换挡 减震轴承 转轴 双杆操纵机构 选档连接杆 缓冲 驾驶员手部 安全隐患 换挡摇臂 螺母松动 选档摆臂 振动传递 转换支架 转轴转动 变速箱 换挡杆 拉杆 冲击力 麻木 支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杆操纵机构,包括换挡杆、拉杆、换挡摆臂、换挡摇臂、换挡转轴、第一选档连接杆、选档摆臂、转换支架和第二选档连接杆,所述换挡摆臂的中间可绕着所述换挡转轴转动,其中,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换挡转轴与所述换挡摆臂之间的减震轴承,所述减震轴承用于支撑所述换挡摆臂、且缓冲所述换挡转轴与所述换挡摆臂之间的冲击力,这样来自于变速箱内的振动传递到减震轴承处便得到缓冲,减少了因振动导致驾驶员手部麻木不适,也减少了由于振动导致的螺母松动进而引发的脱档问题,极大的减少了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重型卡车换挡操纵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杆操纵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变速器操纵机构作为变速器的控制机构,在变速器的整体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变速器操纵机构是驾驶员操纵变速手柄到使变速箱换挡的一套机构,驾驶员只有舒服安全的操纵,才能保证行车过程的安全,许多车友在行车过程中经常遇到换挡杆振动导致手部麻木的问题,且换挡杆哗哗响,噪音很大,大家都知道,振动还会产生共振,对机械的危害很大,由于振动,机器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产生巨大的反复变动的载荷,导致机器使用寿命降低,甚至酿成灾难性的破坏事故,相伴随的噪音对驾驶员的判断能力造成一定的阻碍,严重时,造成交通事故。
中国专利CN104006151.B公开了一种双杆操纵机构,包括换档机构、选档机构和转换支架;转换支架固定在车架上,换档摆臂孔内嵌有衬套,换档转轴的轴身包括底面直径依次变小的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和第三圆柱体,单一的依靠衬套本身来承受换挡摆臂的摩擦和冲击,效果微乎其微,且衬套和轴为线接触,所承受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摩擦系数大,对衬套的磨损就很大,这对衬套本身的材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应的是高额的成本。
因此急需一种能够有效减轻振动和消除噪音、且使用寿命长的双杆操纵机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减轻振动和消除噪音、且使用寿命长的双杆操纵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杆操纵机构,包括换挡摆臂和换挡转轴,所述换挡摆臂的中间可绕着所述换挡转轴转动,其中,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换挡转轴与所述换挡摆臂之间的减震轴承,所述减震轴承用于支撑所述换挡摆臂、且缓冲所述换挡转轴与所述换挡摆臂之间的冲击力。
进一步地,所述换挡转轴包括第三阶梯轴,所述第三阶梯轴的外周设置有一环形槽,所述减震轴承套设在所述第三阶梯轴上、且与所述环形槽弹性连接、并且安装在所述换挡摆臂的内孔里。
更进一步地,所述减震轴承包括固定架、若干个第一减震系统、若干个第二减震系统、若干个第三减震系统、若干个封堵螺钉一和若干个封堵螺钉二,所述固定架呈筒形,所述封堵螺钉一和所述封堵螺钉二将所述第一减震系统、所述第二减震系统和所述第三减震系统均封堵在所述固定架内。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包括孔一、孔二和孔三,所述孔一贯穿所述固定架的内壁和外壁、并在所述固定架的内壁处形成一缺口一,所述孔三与所述孔二相连通,所述孔一贯穿所述孔三与所述孔二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减震系统安装在所述孔二中,所述第一减震系统安装在所述孔一中,所述第三减震系统安装在所述孔三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系统包括第一钢珠、滑块和弹簧一,所述第一钢珠容纳在所述孔一的下部,所述第一钢珠的上部抵挡在所述滑块下端的第一钢珠槽内,所述第一钢珠的中部抵挡在所述缺口一上,所述第一钢珠的下部穿过所述缺口一抵挡在所述环形槽上,所述滑块和所述弹簧一均容纳在所述孔一内,所述弹簧一的下端抵挡在所述滑块的上端,所述弹簧一的上端抵挡在所述孔一出口处的封堵螺钉一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减震系统包括第二钢珠和弹簧二,所述弹簧二和所述第二钢珠均容纳在所述孔二内,所述弹簧二的左端抵挡在所述孔二的底部,所述弹簧二的右端抵挡在所述第二钢珠的左侧,所述第二钢珠的右侧抵挡在所述滑块的第二钢珠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72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作模具钢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动升降式物流货车装车卸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