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硬结合模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53441.5 | 申请日: | 201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8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旭东;邱士于;赖文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东南相互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F1/44 | 分类号: | B26F1/44;B26F1/24;B26D7/18;H05K3/00;B24B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韩飞 |
地址: | 21555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硬 结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刀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硬结合模。
背景技术
FPC与PCB的诞生与发展,催生了软硬结合板这一新产品。因此,软硬结合板,就是柔性线路板与硬性线路板,经过压合等工序,按相关工艺要求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FPC特性与PCB特性的线路板。
由于软硬结合板的结构复杂,不同层面材料的物理性质不同,在对软硬结合板进行各种冲切加工时,如果仍然采用传统刀模,往往在冲孔中,特别是在软硬结合处容易产生毛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软硬结合模,通过所述第二平板、第三平板、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的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冲针与第二冲针在冲压的同时,更好的固定住待加工的软硬结合板,并且通过双面同时加工与冲针的旋转,解决毛刺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软硬结合模,包括:
上模板,其上设置有第一电机;
第一固针板,其主体由平行设置的第一平板、第二平板构成,所述第一平板固定在所述上模板下表面,所述第二平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平板下方,所述第一平板通过若干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二平板连接;
第二固针板,其主体由平行设置的第三平板、第四平板构成,所述第三平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平板下方,所述第四平板设置在所述第三平板下方,所述第三平板通过若干第二弹簧与所述第四平板连接;
下模板,其固定在所述第四平板下表面,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第二电机;
若干第一冲针,其竖直向下设置,所述第一冲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冲针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上模板、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以及
若干第二冲针,其竖直向上设置,所述第二冲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冲针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下模板、第四平板和第三平板。
优选的是,所述上模板下表面还设有若干垂直向下凸起的第一限位柱。
优选的是,所述下模板上表面还纵向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柱一一对应的第二限位柱。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冲针的第二端主体为圆柱状结构,所述第一冲针的第二端底部设有第一圆台空腔,所述第一圆台空腔上小下大,所述第一圆台空腔的底面圆与所述第一冲针的第二端的端口圆完全重合。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冲针的第二端主体为圆柱状结构,所述第二冲针的第二端底部设有第二圆台空腔,所述第二圆台空腔上大下小,所述第二圆台空腔的顶部圆与所述第二冲针的第二端的端口圆完全重合。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冲针与所述第一冲针共轴,所述第一冲针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二冲针的直径。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冲针的第二端端口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平板下表面重合,所述第二冲针的第二端端口距离所述第三平板上表面第一距离,所述第三平板上设有供所述第二冲针穿过的通孔。
优选的是,所述软硬结合模还包括纵向设置的若干导柱,所述导柱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上模板中,所述导柱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上模板、第一平板、第二平板和第三平板,所述导柱的第二端凸出于所述第三平板下表面第二距离,所述软硬结合模还包括纵向设置的与所述导柱对应的导套,所述导套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下模板中,所述导套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下模板与第四平板,所述导套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四平板上表面。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圆台空腔向下延伸至所述下模板下表面。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冲针与第二冲针串联在第一电路中,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方向一致。
本发明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所述第一冲针、第二冲针的环形刀锋同时对待加工的软硬结合板两面加工,两侧冲力相抵,减少斜向应力的产生,并通过所述第二平板、第三平板时时夹紧所述软硬结合板,减少加工过程中的毛刺产生;
2.本发明通过所述第一冲针、第二冲针在连接之后,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带动相应冲针转动,从而达到去除两个冲针冲口处凸出在外毛刺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软硬结合模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东南相互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常熟东南相互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34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