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3-叠氮甲基呋喃化合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65202.1 | 申请日: | 2017-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47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万伯顺;易如霞;吴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307/52 | 分类号: | C07D307/5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甲基 呋喃 化合物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3‑叠氮甲基呋喃化合物的方法。具体地说在银催化下是由叠氮化合物和1,3‑烯炔化合物制备3‑叠氮甲基呋喃衍生物的方法。本发明使用的方法由简单易得的原料出发经简单的操作步骤就得到3‑叠氮甲基呋喃衍生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3-叠氮甲基呋喃化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呋喃化合物是天然产物中的重要结构单元,同时也是有价值的合成骨架;科学家们致力于研究高效合成呋喃骨架的新方法。(文献1:(a)Maier,M.In Organic SynthesisHighlights II;Waldmann,H.,Ed.;VCH:Weinheim,Germany,1995;pp 231.(b)Donnelly,D.M.X.;Meegan,M.J.In Comprehensive Heterocyclic Chemistry;Katritzky,A.R.,Rees,C.W.,Eds.;Pergamon:New York,1984;Vol.4,pp 657.(c)Lipshutz,B.H.Chem.Rev.1986,86,795.(d)Gilchrist,T.L.Contemp.Org.Synth.1994,1,205.(e)Gilchrist,T.L.Contemp.Org.Synth.1995,2,337.(f)Gilchrist,T.L.J.Chem.Soc.,Perkin Trans.1 1998,615.(g)Hou,X.L.;Cheung,H.Y.;Hong,T.Y.;Kwan,P.L.;Lo,T.-H.;Tong,S.-Y.;Wong,H.N.C.Tetrahedron 1998,54,1955.(h)Tae,J.;Kim,K.-O TetrahedronLett.2003,44,2125.(i)Gabriele,B.;Salerno,G.;Lauria,E.J.Org.Chem.1999,64,7687.(j)Gabriele,B.;Salerno,G.;Pascali,F.D.;Costa,M.;Chiusoli,G.P.J.Org.Chem.1999,64,7693.)近来发展较多的是以烯炔酮化合物为底物,在过渡金属的催化下进行还加成/环化反应得到多取代的呋喃化合物。(文献2:(a)Hashmi,A.S.K.;Schwarz,L.;Choi,J.-H.;Frost,T.M.Angew.Chem.,Int.Ed.2000,39,2285.(b)Kelin,A.V.;Gevorgyan,V.J.Org.Chem.2002,67,95.(c)Yao,T.;Zhang,X.;Larock,R.C.J.Am.Chem.Soc.2004,126,11164.(d)Patil,N.T.;Wu,H.Y.;Yoshinori Yamamoto.J.Org.Chem.2005,70,4531.(e)Liu,Y.H.;Zhou,S.L.Org.Lett.2005,21,4609.(f)Yao,T.;Zhang,X.;Larock,R.C.J.Org.Chem.2005,70,7679.(g)Chang,Ho Oh.Tetrahedron Lett.2006,47,5307.)这类方法中,多加入亲核试剂以促进环化的进行,常用的是醇类化合物。目前尚未有使用叠氮作为亲核试剂进行的这类反应。本文则描述了一种简单的由1,3-烯炔化合物和三甲基硅基叠氮生成3-叠氮甲基呋喃化合物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成3-叠氮甲基呋喃化合物的方法。
反应方程式1:合成3-叠氮甲基呋喃化合物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反应方程式1):
于反应器中进行反应,惰性气氛下,加入1,3-烯炔化合物(1)和三甲基硅基叠氮(2),然后加入催化剂和酸,于0℃-100℃下反应10-24小时;反应结束后,分离得到3-叠氮甲基呋喃化合物(3)。
三甲基硅基叠氮(2)用量为每毫摩尔反应物1,3-烯炔化合物(1)用1-3倍摩尔量,优选2倍摩尔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652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