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波就地再生式沥青路面养护车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66410.3 | 申请日: | 2017-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548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江勇;焦生杰;郑健龙;肖翀宇;解睿;张陈;燕铎;张翼飞;高子渝;陆平;樊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集萃道路工程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23/03 | 分类号: | E01C23/03;E01C23/14;E01C23/09;E01C19/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耿英;董建林 |
地址: | 221004 江苏省徐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波 就地 再生 沥青路面 养护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波就地再生式沥青路面养护车,包括汽车底盘、车架、滚筒料仓、加热系统、微波加热墙系统、发电机组、变压器柜、冷却系统、乳化沥青系统、液压系统、电气系统和压路机具。本发明具有高效节能环保、加热深度适中、层间温度梯度小、加热均匀等优点;利用微波磁控管发热作为热源,既实现了乳化沥青的加热保温,又实现了微波发生磁控管自身的冷却降温,提升了微波发生磁控管工作的稳定性,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采用多层屏蔽组合,对高频和低频电磁场都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能实现微波加热墙的超90°角翻转,具有良好工况的适应性,解决了沥青路面坡道施工难题;整机多功能集成,病害适应性强,修补效率高,修补质量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沥青路面养护车,特别是涉及一种微波就地再生式沥青路面综合养护车。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产生坑槽、裂纹、拥包、麻面等各类病害,沥青路面养护车是一种专门用于处理上述病害的养护设备,其中就地再生式沥青路面养护车就是其中一种。现有的就地再生式沥青路面养护车存在以下缺点:就地再生加热墙多采用燃油/气明火加热、燃气红外线加热或柴油热风循环加热方式,沥青路面加热温度不易准确控制,易造成沥青路面1mm~5mm表层沥青的老化和焦化,再生后路面的路用性能下降,且施工过程多伴有大量的有毒蓝烟,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就地再生加热墙加热深度不够,工况适应性差。现有路面加热机加热深度为30mm~50mm深,导致再生厚度仅能局限于30mm~50mm,深层的病害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工况适应性差;现有的采用2.45GHz频率微波加热沥青路面技术,其加热深度可达150mm,而实际就地再生深度均小于80mm,故80mm~150mm沥青层的加热能量全部浪费,能源利用率偏低,且车辆驶过后易造成深层沥青材料的推挤,使原路面级配发生改变,影响再生后的路面质量;现有就地再生式沥青路面养护车多没有沥青料仓,作业时无法添加一定比例的新沥青混合料,有料仓的多采用液化石油气为燃料,借助明火或红外线辐射加热,易造成沥青混合料的烤焦老化,且存在液化气泄漏、爆裂等安全隐患;市场上加热墙翻转机构多采用液压油缸完成,翻转角度≤90°,存在坡道无法施工难题,工况适应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微波就地再生式沥青路面养护车。整机多功能集成,具备就地热再生工艺:路面加热——路面耙松——(清理表面废料)——沥青喷洒——填充热料——路面压实——废料回收,病害适应性强,修补效率高,修补质量好;微波加热墙采用5.8GHz频率微波加热技术,沥青路面有效加热深度≤80mm,加热过程沥青无老化、焦化现象,加热过程无烟无焰,高效、节能、环保,解决了传统红外和热风加热方式易烤焦沥青路面导致路用性能下降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的难题,同时克服了现有采用2.45GHz频率微波加热沥青路面过深、深层路面材料易碾压推挤、能源利用率低、层间温度梯度大的缺陷,具有高效节能环保、加热深度适中、层间温度梯度小、加热均匀等优点;利用微波磁控管发热作为热源,既实现了乳化沥青的加热保温,又实现了微波发生磁控管自身的冷却降温,提升了微波发生磁控管工作的稳定性,实现了加热与冷却两者优势互补,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采用扼流槽弹片+柔性屏蔽链网多层屏蔽组合,对高频和低频电磁场都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采用液压油缸和多道滑轨、滑槽结构实现装置的左右滑移,借助回转支承实现微波加热墙的超90°角翻转,位置多样,具有良好工况的适应性,解决了沥青路面坡道施工难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微波就地再生式沥青路面养护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车底盘(1)、车架(2)、滚筒料仓(3)、加热系统(4)、微波加热墙系统(5)、发电机组(6)、变压器柜(7)、冷却系统(8)、乳化沥青系统(9)、液压系统(10)、电气系统(11)和压路机具(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集萃道路工程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集萃道路工程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664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