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有机废物热催化高效减量及资源化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66497.4 | 申请日: | 2017-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54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薛罡;甘雁飞;李响;陈红;张文启;叶婷婷;游继光;李君;来思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04;C02F1/44;C02F9/10;B01D53/86;B01D53/44;B01D53/32;B01D5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吴小丽 |
地址: | 20005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有机 废物 催化 高效 资源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有机废物热催化高效减量及资源化的装置,有机废物进料系统连接配料釜物料进口,配料釜物料出口连接预反应釜、主反应釜物料进口,预反应釜物料出口连接主反应釜物料进口,主反应釜物料出口连接冷却釜物料进口,冷却釜物料出口连接固液分离系统;固液分离系统的部分液体出口连接水处理系统,水处理系统液体出口分别连接配料釜、预反应釜和主反应釜物料进口;主反应釜的夹套与热源系统连接;主反应釜的蒸汽出口连接配料釜和预反应釜蒸汽进口,冷却釜的蒸汽出口连接配料釜蒸汽进口;配料釜的冷却水进、出水口与冷却釜的冷却水出、进水口相连接。本发明有机废物减量效果良好,催化剂可回收利用,反应后固体产物可被资源化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废物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热催化反应提高有机废物减量效果的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废物是指高含水率(40%-99%)的有机质成分占无机成分大于30%的废物污泥,比如餐厨垃圾、喷涂行业有机废渣、有机高沸残液、医药合成废渣及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剩余污泥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机废物产生量越来越多(戴前进,方先金,黄鸥等.有机废物处理处置技术与产气利用前景[J].中国沼气,2008,26(6):17-32.),因此,有机废物减量已成为我国节能减排的重要问题。
目前,有机废物主要通过焚烧、填埋等方式进行处置。
其中,焚烧是最有效、最彻底的有机废物处置方法,可实现极高的有机废物减量效果,但是焚烧处理的成本较高,并且有可能会产生二噁英等有毒有害气体,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于强.化工固体废弃物焚烧处理及其参考数据分析[J].化学工业,2013,31(7):42-47.)。
填埋是将有机废物运送至特定的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该方法操作简单,处理费用较低,但是如果填埋的防渗技术不达标,土壤和地下水将受到巨大危害,还可能会有有毒气体扩散至大气中,造成二次污染。另外,填埋处置要求土地面积大,对于土地资源紧缺的地方,不适合采用这种有机废物处置方法(周涛,陈军.城市环境的大问题:污水处理厂处置浅析[J].环境保护科学,1998,24(6):11-12.)。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机废物减量效果良好,催化剂可回收利用,能耗节省明显,反应后产物可被资源化利用,不会造成环境二次污染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实现有机废物热催化高效减量及资源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料釜,有机废物进料系统通过管道连接配料釜物料进口,配料釜物料出口通过管道分别连接预反应釜物料进口和主反应釜物料进口,预反应釜物料出口通过管道连接主反应釜物料进口,主反应釜物料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冷却釜物料进口,冷却釜物料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固液分离系统;固液分离系统的部分液体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水处理系统,水处理系统液体出口通过管道分别连接配料釜物料进口、预反应釜物料进口和主反应釜物料进口;
主反应釜的夹套进口与热源系统的出口相连接,热源系统的进口与主反应釜的夹套出口相连接;
主反应釜的蒸汽出口通过管道连接配料釜蒸汽进口和预反应釜蒸汽进口,冷却釜的蒸汽出口通过管道连接配料釜蒸汽进口,配料釜的不凝气出口通过管道连接VOCs处理系统;
配料釜的冷却水出口与冷却釜的冷却水进口相连接,冷却釜的冷却水出口与配料釜的冷却水进口相连接,组成冷却水循环系统。
优选地,所述配料釜、预反应釜、主反应釜和冷却釜构成主反应系统,所述有机废物进料系统、热源系统、固液分离系统、水处理系统和VOCs处理系统构成附属反应系统。
优选地,所述配料釜物料出口与预反应釜物料进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一泵;所述配料釜物料出口与主反应釜物料进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第三阀门和第一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664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