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制拱桥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70914.2 | 申请日: | 201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59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马运涛;李文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4/00;E01D101/3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地址: | 23203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制 拱桥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桥梁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制拱桥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支架计算、安装门式拱肋支架、吊装拱肋、调节支架高度、拱肋固定及拱肋与支架之间固结、固定后再次对拱肋进行定位测量等步骤。相比较传统支架法而言,本发明的钢制拱桥的施工方法可节约50%~60%材料,所投入的人工及机械仅为后者的20%~30%,可大大减少费用投入,且大大的缩短工期,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制拱桥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拱是一种自然与合适的结构形式,它总是令人赏心悦目而且清晰地表达出它的功能。拱极易融入环境和满足大众的审美习惯与需求。著名的结构专家林同炎曾经说过“拱是结构也是建筑”。因此,拱受到广大桥梁设计师尤其是建筑师的喜爱。近年来,随着钢材技术进步,出现了高强钢、控温控轧钢、高焊接性能钢、抗层状撕裂钢、耐候钢、减震钢等,钢制拱桥的发展也突飞猛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桥梁施工技术不断提高,施工方法不断创新,人们因地制宜选择成熟的技术支架法、转体施工法和斜拉扣挂法进行施工,形成了相应的施工工法。
传统的拱桥“支架法”施工方法而言,其支架往往自成稳定体系。在安装拱肋之前,先行施工支架,在确保支架横纵向联结成稳定体系后再进行拱肋的吊装。其使用的支架材料通常较多,需要相当可观的人工及机械投入,且需要占用必需的一段时间进行支架的制作、安装、焊接,无可避免的需投入大量的成本,且工期较长。因此开发出一种新的钢制拱桥的施工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制拱桥的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支架法钢制拱桥施工技术中人工和机械投入大、工期长、施工成本高昂的问题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制拱桥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支架承压能力验算、支架抗倾覆能力验算、操作平台强度验算;
步骤二、逐个先在待装大段对接处下方安装门式拱肋支撑架,门架布置在距拱肋上端口水平距离约1000mm位置,立柱之间采用工字钢或钢管进行连接;并设置双向缆风绳以确保支架的牢固性;
步骤三、吊装拱肋,利用汽车吊起吊。前端吊点采用固定长度钢丝绳,尾端吊点采用手拉葫芦或滑车组,侧面内倾角调节吊点采用手拉葫芦。通过调节手拉葫芦或滑车组钢丝绳长度调整拱肋空间姿态;
步骤四、调节支架高度,利用安装支架上方与拱肋大段间预留的300mm 左右间距,等拱肋吊装到位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调节马凳高度,测量达到设计标高;
步骤五、拱肋固定及拱肋与支架之间固结,拱肋调节到位后把马凳和拱肋焊接以固定拱肋使拱肋与支架之间固结,并将待装拱肋与已装拱肋之间焊接固定;
步骤六、固定后再次对拱肋进行定位测量,检验标高等是否发生变化。
优选的,所述的支架设置双向缆风绳以确保牢固性。
优选的,所述的支架立柱为双柱门式型,支架立柱底部无需专门设置预埋装置或膨胀螺。
优选的,安装支架的钢管采用双钢管作为支架立柱。
优选的,所述支架立柱间距为1500mm。
优选的,所述支架立柱间采用工字钢横向连接,立柱顶部横梁上设置可调节高度的马凳,对拱肋的标高进行调节,调节到设计标高时,进行固定焊接。
优选的,所述马凳的材料选用厚度为25mm的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709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