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安全变栖克雷伯氏菌及其在1;3-丙二醇生产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80310.6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49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韩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美景荣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7/18 | 分类号: | C12P7/18;C12N1/21;C12R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韩蕾;姚亮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克雷伯氏菌 丙二醇 发酵甘油 生物安全 生产 发酵工艺 基因表达 产率 构建 基因工程手段 微生物发酵 高效生产 基因工程 菌种 应用 优化 | ||
本发明提供了生物安全变栖克雷伯氏菌及其在1,3‑丙二醇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构建出强化tqsA基因表达的变栖克雷伯氏菌TqsA,并通过发酵工艺优化提供一种采用变栖克雷伯氏菌F2R9T及变栖克雷伯氏菌TqsA发酵甘油生产1,3‑丙二醇的方法。本发明首次提供采用克雷伯氏菌F2R9T发酵甘油生产1,3‑丙二醇,并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构建出强化tqsA基因表达的变栖克雷伯氏菌TqsA从而强化1,3‑丙二醇的生产;采用本发明优化的发酵工艺能够使克雷伯氏菌F2R9T生产1,3‑丙二醇的产率达到72g/L,且变栖克雷伯氏菌TqsA发酵甘油生产1,3‑丙二醇的产率达到85g/L,为1,3‑丙二醇的微生物发酵生产提供了生物安全的菌种及其高效生产1,3‑丙二醇的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生物安全变栖克雷伯氏菌及其在1,3-丙二醇生产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3-丙二醇用途广泛,是非常重要的化工产品及平台化合物,可用作粘合剂、保护剂、润滑剂、抗冻剂及溶剂,在高分子材料、医药、化工、食品及化妆品领域都具有广泛应用。其最重要的用途为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PTT的良好特性,包括水洗性、延展性及回复性都使得其市场需求日益扩大。由此拉动了1,3-丙二醇的市场需求(Liu H.et al.,Biotechnol J.2010,5(11):1137–1148)。
鉴于1,3-丙二醇的重要作用,化学法合成的种种弊端,利用微生物发酵甘油生产1,3-丙二醇的研究备受关注。目前报道的合成1,3-丙二醇的菌株主要有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梭菌属、肠杆菌属以及乳酸菌属。其中,克雷伯氏菌属的菌株属于兼性厌氧菌,在工业应用中容易培养,且该类菌株具有良好的底物甘油耐受性及产物1,3-丙二醇耐受性,1,3-丙二醇的生产强度和转化率较高。因此,克雷伯氏菌属是研究较多的优良的1,3-丙二醇生产菌株。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和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是目前研究较多,且1,3-丙二醇生产性能较好的菌株。
CN103740609B公开了一株高产1,3-丙二醇克雷伯肺炎杆菌(即: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其于2013年7月1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CGMCCNO.7824,保藏名称为ACR30;该肺炎克雷伯氏菌ACR30在5L发酵罐批次流加发酵实验中,发酵72小时1,3-丙二醇浓度达到116g/L。
另有一篇文章报道过一株乳酸生产途径缺陷的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oxytoca),以及该菌株在微好氧条件下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应用。作者通过对产酸克雷伯氏菌M5al的乳酸脱氢酶基因进行了插入失活,获得了突变菌株产酸克雷伯氏菌LDH3。在7.5L发酵罐中,微好氧条件下,产酸克雷伯氏菌LDH3发酵甘油和糖的混合碳源(80%甘油、10%糖和10%水),可生产83.56g/L的1,3-丙二醇,1,3-丙二醇的转化率为0.62mol/mol,1,3-丙二醇生产强度为1.61g/L h(Yang,G.,Tian,J.,&Li,J.(2007).Fermentation of 1,3-propanediol by a lactate deficient mutant of Klebsiella oxytoca undermicroaerobic conditions.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73(5),1017-1024.)。
然而,上述两类菌株均为条件致病菌,即生物安全2类菌。条件致病菌在工业应用中存在着较多限制及安全隐患,该类菌株生产的产品的应用范围受到严重限制(CelińskaE.Crit Rev Biotechnol.2012,32(3):274–28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美景荣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美景荣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03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