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考虑多时间尺度协调的风电鲁棒区间轨迹调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82313.3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41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叶林;张慈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 |
代理公司: | 11392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董琪<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考虑 多时 尺度 协调 风电鲁棒 区间 轨迹 调度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多时间尺度协调的风电鲁棒区间轨迹调度方法。该方法结合模型预测控制与鲁棒优化,在多时间尺度的调度框架下滚动鲁棒优化,生成风电场可消纳功率区间轨迹界限与常规机组发电计划,当风电出力在可消纳功率区间轨迹界限内时均满足系统安全约束,缓解了传统调度中风电功率点预测不精确遗留的系统安全隐患,同时风电场监测系统实时反馈风电场实际出力,计算预测误差并对预测值进行校正,使未来预测值更接近实际值,逐级削减由于风电预测误差导致的决策量的计划偏差,使优化计划指标更精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考虑多时间尺度协调的风电鲁棒区间轨迹调度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系统中风电接入的比例逐渐升高,风电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将给电力系统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作为电力系统运行控制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有功调度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中的有功功率平衡和频率稳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风电接入后的有功调度运行将依赖于风电功率预测技术。但风电功率点预测仍存在较大的误差,且随着预测时间的增长,预测值与实际值的误差也逐渐增大。在高比例风电并网的前提下,利用风电功率点预测结果的传统有功调度方法优化得到的发电计划,其可靠性将降低,风电的强随机性将导致风电场有可能偏离计划值,出现极端的运行方式,这将威胁到系统运行的安全性;而风电的剧烈波动将增加风电场的切机行为,导致弃风量升高,而限制风电出力的行为又只能在电力系统经历不可靠运行方式之后进行,无法提前预知。
目前,国内外对于含风电系统的调度运行控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如何利用概率性的信息进行电力系统的有功调度研究也逐渐增多。其中,随机规划与模糊规划在系统调度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随机规划依据不确定量的概率分布信息,通过将优化模型中的安全约束构造成机会约束,来求解包含不确定量概率信息的经济调度模型。但是,风电的概率信息在实际中获取的困难及计算的复杂限制了随机规划的应用。模糊规划通过设置隶属度函数来表示决策者对不确定量及其所导致后果的态度,通过最大化隶属度函数来优化得到满意的决策值,但模糊规划的主观性较强,且多数优化方法均为开环优化,缺乏反馈控制作为补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多时间尺度协调的风电鲁棒区间轨迹调度方法。该方法结合模型预测控制与鲁棒优化,在多时间尺度的调度框架下滚动鲁棒优化,生成风电场可消纳功率区间轨迹界限与常规机组发电计划,当风电出力在可消纳功率区间轨迹界限内时均满足系统安全约束,缓解了传统调度中风电功率点预测不精确遗留的系统安全隐患,同时风电场监测系统实时反馈风电场实际出力,使未来预测值更接近实际值,逐级削减由于风电预测误差导致的决策量的计划偏差,使优化计划指标更精确。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考虑多时间尺度协调的风电鲁棒区间轨迹调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历史风电功率实际值(即历史风电场实际出力)、历史短期风电功率预测值、和历史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值,统计短期风电功率预测的误差范围、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的误差范围,结合最新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值、最新的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值,生成短期风电功率预测区间、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区间,作为优化模型的输入信息;
S2、在日内滚动计划模块内,基于短期风电功率预测区间与短期负荷预测,以常规机组发电成本最低、短期风电功率预测区间上限偏差最小为目标函数,以系统安全为约束进行鲁棒区间滚动优化,计算风电场可消纳功率区间轨迹界限与常规机组发电计划;
S3、在实时调整计划模块内,基于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区间与超短期负荷预测,以日内滚动优化模块得到的风电场可消纳功率区间轨迹界限与常规机组发电计划为基值,继续滚动鲁棒优化,调整风电场可消纳功率区间轨迹界限与常规机组发电计划,获得修正风电场可消纳功率区间轨迹界限与修正常规机组发电计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23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