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3D视觉识别的机器人手爪姿态校正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85022.X | 申请日: | 2017-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3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宋明安;李志博;孙洁;刘学平;麻辉;同彦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73 | 分类号: | G06T7/73;B25J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50001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视觉 识别 机器人 手爪 姿态 校正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3D视觉识别的机器人手爪姿态校正系统,使用该系统进行机器人手爪姿态校正的方法。具体属于流水线生产的自动化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在流水线生产过程中,如何减少人工干预、提高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水平,一直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与人不同,机器由于不具有智能,并且在空间结构识别方面存在严重欠缺,使用自动化设备完全替代人工并不现实。其中较为典型的情况是对于流水线中工件的抓取。
使用机器人手爪对工件进行抓取需要注意若干问题。其一是工件大部分情况下并非均匀体或具有良好对称结构,其二是工件不同部位承受压力的能力不同。两点结合,需要控制机器人手爪在恰当的位置以恰当的力度进行抓取,既要保证抓取的稳定,又要防止对于工件已有结构的损坏。对于后者而言,如果工件中存在完全不能受力的部分(例如花纹、薄壁等),如果机器人手爪抓取点位于这些部位,甚至会直接造成工件的损坏。
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前述问题,主要改进方式在于对手爪本身的改进(CN101890722A),包括提供灵活的姿态调整自由度、抓取力度控制手段、柔软的抓手等方式;但是往往需要使用精密复杂的手爪组件,不仅提高了成本,还提高了设备维修保养的难度。
3D视觉识别系统是近期发展起来的物体识别方式,并且已被应用于流水线上生产上。3D视觉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采集工件的图像,并通过一定的算法进行处理,获得工件轮廓、外貌、纹理、形态等物理信息,并将这些物理信息数字化、模型化,从而获得计算机可以识别和处理的数字信号,使得诸如机械手等设备能够根据这些数字信号识别并处理工件,从而达到自动化生产的目的(CN106251353A,CN106003093A,CN105021124A)。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多种实现3D视觉识别的方法,例如通过双摄像头获得工件轴线特征(魏弦等,煤矿机械,2013,34(8),72-73),通过光栅投影获得3D工件表面形貌(CN102305601A)等。
现有技术中,对于形状规则的工件可以方便地利用3D视觉识别技术引导机器人手爪的姿态,例如CN105729472A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球泡灯分拣和装箱系统。但是工业生产中涉及的工件更多是不具有规则性状、甚至不具有对称轴的异形工件,这一问题在柔性生产系统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如何在应用环境下实现对于机器人手爪姿态的校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于特别是不具有规整性装的工件如何实现快速有效抓取的问题,提供一种对于机器人手爪姿态进行校正的系统,以及相应的校正方法,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解决前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如下的基于3D视觉识别的机器人手爪姿态校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以下组件:
(1)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用于工件的匀速传送;
(2)第一3D识别装置,所述第一3D识别装置安装于第一传送带上方,用于对第一传送带所传送工件的3D形貌进行第一次识别;
(3)挡板,所述挡板安装于第一传送带末端,用于改变工件的放置形态;所述挡板在垂直方向上与第一传送带呈垂直状态,在水平方向上与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呈一定角度;
(4)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带用于工件继续匀速传送,第二传送带在垂直方向上位于第一传送带下方并具有一定落差,第二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与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相同;
(5)第二3D识别装置,所述第二3D识别装置安装于第二传送带上方,用于对第二传送带所传送工件的3D形貌进行第二次识别;
(6)计算装置,所述计算装置用于对第一3D识别装置和第二3D识别装置采集到的图像信号进行处理,计算得到对应的工件形貌,获得工件识别位点,并根据识别位点信息控制机器人手爪的姿态校正。
为了保证工件能够被准确识别,需要控制其运动速度、防止在传送带上的颠簸;同时也要从效率的角度考虑,不能使传输速度过低。优选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传送速度相同,并进一步优选该传送速度为1m/s。
所述挡板在水平方向上与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所呈角度范围在85~55°即可,其目的在于对工件水平放置姿态进行调节,保证其在两个传送带上具有不同的形态。为了进一步保证形貌的差别,所述第一传送带与所述第二传送带应具有落差,其范围优选为5~50cm,从而利用工件的下落大幅度调节其形态。
所述3D结构构建组件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是现有技术中公开的能够对被识别组件的3D信息予以识别的设备和/或方法均可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50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