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型越野汽车用前组合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91723.4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81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熊朝恩;向琅;李鑫;宋伟兴;马文伦;何缨;徐昊;赵明招;李杰;陈玉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B62D33/063;B60G21/055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郭佳宁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型越野汽车 支架螺栓 组合支架 孔组 驾驶室翻转机构 横向稳定杆 空间利用率 一体成型的 便于拆装 对称布置 连接平面 螺旋弹簧 汽车底盘 油气弹簧 支架主体 铸造支架 左右两侧 加强筋 前悬架 转向机 车架 托板 支架 零部件 维护 | ||
本发明属于汽车底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型越野汽车用前组合支架,该支架为一体成型的铸造支架,在车架左右两侧对称布置,包括支架主体、连接平面、平面、支架螺栓孔组、支架螺栓孔组和加强筋,并由曲面过度,解决了前悬架在采用螺旋弹簧或油气弹簧时,布置转向机托板、横向稳定杆、驾驶室翻转机构及其他相关零部件或总成困难的问题,空间利用率高、且便于拆装维护、降低了重量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底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型越野汽车用前组合支架。
背景技术
对于中型越野车辆,为提高转向轻便性,并减小路面不平对方向盘的冲击,几乎都标配液压转向系统,为此需布置转向机及立轴总成;为了提高操纵稳定性,也都标配横向稳定杆;另外,为了方便对驾驶室下方总成,包括发动机总成进行维修,要求驾驶室具有翻转功能,因此需布置相应的液压机构,为了提高车辆机动性,减小转弯半径,越野车辆前轮转角都较大。而由于空间紧凑,传统设计中或者悬架系统采用扭杆弹簧,或者舍弃以上部分总成,如取消横向稳定杆总成,或取消驾驶室翻转机构,再或者分别采用不同支架连接上述总成,导致零件数量多、拆装维护困难、相互间隙不容易保证以及重量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型越野汽车用前组合支架,是一种新型的铸造支架,解决了前悬架在采用螺旋弹簧或油气弹簧时,布置转向机托板、横向稳定杆、驾驶室翻转机构及其他相关零部件或总成困难的问题,空间利用率高、且便于拆装维护、降低了重量和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中型越野汽车用前组合支架,为一体成型的铸造支架,车架左右两侧对称布置该支架,前组合支架包括支架主体1,该支架主体1顶部设有一个竖直的顶面,所述顶面上开有用于与车架腹面连接的长圆形通孔2,所述的通孔2呈“一”字型排开,垂直于支架主体1中间位置向内侧延伸出连接平面3,连接平面3为梨形,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转向机托板的接口31,其中一个接口31布置在连接平面3较宽一端,另外三个接口31设置在连接平面3较窄一端;在顶面与连接平面3之间的支架主体1外侧延伸出垂直于支架主体1的平面4,平面4上分布有螺栓凸台,螺栓凸台上设置有四个螺纹盲孔41,其中两个螺纹盲孔41设置在同一个矩形的螺栓凸台上,另外两个螺纹盲孔41分别设置在两个单独的矩形螺栓凸台上;支架外侧的平面4下方设置有用于连接转向角传动箱的支架螺栓孔组5和用于连接驾驶室翻转机构和翻转锁止机构的支架螺栓孔组6,所述的支架螺栓孔组6为凸台结构,在凸台上开有通孔61,所述的支架螺栓孔组5也为凸台结构,凸台上开有螺纹盲孔51;支架主体1底部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横向稳定杆的接口7,接口7上设置有与稳定杆下盖上的半圆孔配对的半圆孔72和连接稳定杆下盖的螺纹盲孔71;支架主体1底部另一侧在支架螺栓孔组6的下方设置有两个凸台,该凸台上设有三个用于连接防护板的螺纹盲孔8,其中有两个螺纹盲孔8并列设置在同一个矩形的凸台上,另外一个螺纹盲孔8设置在一个单独的矩形凸台上。
所述的顶面与平面4间采用曲面9过度,平面4与支架螺栓孔组5之间采用曲面10和曲面11过度,平面4和支架螺栓孔组6之间采用曲面10过度,在支架外侧围绕着曲面10和曲面11的周边设置加强筋12和加强筋13,在支架内侧围绕着曲面10周边设置有加强筋14,加强筋14上设有一个凸台,该凸台上设有用于连接发动机冷却水管固定支架的螺纹盲孔141,该凸台的端面为台阶状。
所述的曲面9、曲面10和曲面11上均设置有不规则形状的孔15,孔15的设置便于拆装时扭力扳手等通过,同时用于线束管路和转向下传动轴布置,还能显著减重。
所述的前组合支架的材料为等温淬火球墨铸铁QTD900-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17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