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油废料的脱盐脱水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96947.4 | 申请日: | 201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97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赵锐;李本高;沈明欢;袁清;马欣;曹晓磊;杨宇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C10G53/02;C02F10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油 废料 脱盐 脱水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含油废料的脱盐脱水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1)在密闭体系中,将所述含油废料进行微波加热,得到过热物料;所述含油废料为污油和/或油泥;
(2)将所述过热物料进行降压处理以使得所述含油废料中的60重量%以下的水汽化,得到汽化蒸汽和残余物料;
(3)将所述残余物料进行静置分层,得到上层的净化油和下层的含盐污水;
步骤(1)中,所述微波加热使得所得的过热物料的温度为110-130℃;
步骤(3)中,所述静置分层的条件包括:温度为70-85℃,时间为10-30min;
在所述含油废料为污油的情况下,其组成为:含水量为10-70重量%,盐含量(以NaCl计)为200-50000mg/L,机械杂质含量为0.1-5重量%,余量为油含量;在所述含油废料为油泥的情况下,其组成为:含水量为10-60重量%,盐含量(以NaCl计)为400-80000mg/L,机械杂质含量为5-60重量%,余量为油含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微波加热的条件包括:辐射频率为300MHz-300GHz,功率为5-3000W。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降压处理使得所述含油废料中的50重量%以下的水汽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降压处理使得所述含油废料中的30重量%以下的水汽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降压处理使得所述含油废料中的10重量%以下的水汽化。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降压处理使得所述密闭体系的内压降至90-105kPa。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降压处理使得所述密闭体系的内压降至100-102kPa。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降压处理使得所述密闭体系的内压降至常压。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2)还包括将所述汽化蒸汽进行冷凝处理以得到凝结水和轻油。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使得所述含油废料的脱水率为95%以上,脱盐率为90%以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含油废料的脱盐脱水在脱盐脱水装置中进行,该装置包括:脱水罐(1)、微波发生器(2)和减压阀(8),其中:
所述脱水罐(1)设置为用于含油废料的脱盐脱水提供可密闭体系和可静置体系;
所述微波发生器(2)设置为对密闭的所述脱水罐(1)中的含油废料进行微波加热,以得到过热物料;
所述减压阀(8)设置为对微波加热后的所述脱水罐(1)进行降压处理,以使得含油废料中的水部分汽化。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脱盐脱水装置还包括轻组分回流罐(6)和冷凝器(7),其中,所述冷凝器(7)用于对降压处理后所述含油废料中的部分水汽化蒸汽进行冷凝处理,以得到凝结水和轻油,所述轻组分回流罐(6)则用于储存该冷凝处理所得的凝结水和轻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微波发生器(2)配置于所述脱水罐(1)外部,所述轻组分回流罐(6)与所述脱水罐(1)的汽化蒸汽排出口连通,所述冷凝器(7)与所述轻组分回流罐(6)的顶部出口连通,所述减压阀(8)设置于所述冷凝器(7)的气体出口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脱水罐(1)内且含油废料进口(9)处设置有稳流部件(3)以用于沉降含油废料中的泥沙并稳定进料。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脱盐脱水装置还包括:净化油储罐(5)和集水包(4);
其中,所述净化油储罐(5)用于储存从所述脱水罐(1)中汽化后的残余物料静置分层得到的上层净化油;
所述集水包(4)用于储存所述脱水罐(1)中汽化后的残余物料静置分层得到的下层含盐污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694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旋转液哨空化发生器
- 下一篇:一种散热装置中的去水分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