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革工艺中废气和废液的高效催化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01786.3 | 申请日: | 201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626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宣尧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英特罗斯服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58;B01D53/72;B01J23/83;B01J21/18;F23G7/07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杨红梅 |
地址: | 236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革 工艺 废气 废液 高效 催化 处理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合成革工艺中废气和废液的高效催化处理工艺,该工艺采用NdO2作为活性组分的催化剂,充分利用了NdO2酸性以及因Nd4+/Nd3+的可逆转换而具有良好的储放氧性能及氧流动性,同时使用高比表面积且具有丰富的介孔通道的CNTS作为载体改变了NdO2的暴露晶面,进一步提高了氧流动性,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催化性能,使得本发明催化剂可以长时间稳定地使部分二甲胺与燃烧生成的NOx发生SCR反应,控制了尾气中NOx浓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合成革工艺中废气和废液的高效催化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PU合成革生产过程中需大量使用有机原料,废气产生量大,且我国合成革企业治理措施普遍落后,VOCs污染严重。某合成革企业主要生产鞋革、箱包革、服装革等油性PU合成革产品,具有干法生产线3条,湿法生产线4条,揉纹机、印刷机等后处理设备若干,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烷烃、芳香烃、酮类、二甲胺等VOCs的有机废气。目前主要利用普通的级喷淋塔"对工艺废气中的DMF进行回收,有些企业也使用低温等离子体设备,对后处理车间的工艺废气进行处理,但总VOCs去除率过低,难以满足要求。同时企业对预含浸槽废液和喷淋塔吸附区中的DMF进行精傭处理,会产生大量含二甲胺的塔顶废水,企业将其喷入锅炉燃烧,导致锅炉烟气中NO、严重超标。
VOCs处理技术可分为两类:一类为非破坏性技术,如吸附法、冷凝法等;另一类为破坏性处理技术,如生物法、等离子体法、燃烧法等。其中吸附法一般作为巧缩预处理工艺使用,若直接对饱和的吸附区进行拋弃更换,经济性差,且会形成难以处理的危废;冷凝法能耗较高,一般只适用于高沸点和高巧度VOCs的回收生物法在使用中受到VOCs组分的限制,对有机硫化物、苯系化合物等有机物降解困难,且微生物培养耗时较长,对运行条件要求严格。目前实际应用较多的VOCs废气处理技术为低温等离子体法和燃烧法(含热力焚烧、催化燃烧等)。
等离子体法是利用高能电子射线激活、电离、裂解VOCs中各组分,促发氧化等一系列化学反应,达到降解VOCs的效果。该技术的处理量大,能耗低,适用范围广,但在存在对VOCs降解不完全的缺点,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副产物。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点和不足,针对合成革行业的典型污染设计出可行、高效的废气治理工艺实现Cl-VOCs的低成本的处理工艺,恢复合成革企业聚集地的环境空气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合成革工艺中废气和废液的高效催化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废气首先经吸附过滤器去除固体颗粒和油性雾滴,经预过滤处理的有机废气分两股进入转轮吸附器,部分直接废气进入转轮吸附器,经分子筛吸附VOCs污染物吸附效率>90%,然后由风机导入二甲胺废液吹脱塔;其余废气通过转轮冷却区,再进入管式换热器,升温后进入转轮脱附区,由高温废气脱附再生,所产生高浓度废气与来自二甲胺吹脱塔中的废气一起导入干燥塔中,干燥后转入进入RCO反应器中,在入口蓄热窒内吸热升温后,与催化剂床层接触进行催化燃烧反应,实现VOCs降解,该过程伴随着SCR反应(二甲胺对NOx还原)的进行,烟气中NOx含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从RCO反应器的燃烧室上端抽取少量烟气,通过管式换热器对脱附废气加热。烟气流经出口蓄热室,传热后自身温度降低,由双向切换阀排出RCO反应器,通过排气筒高空排放。双向切换阀在PLC系统控制下毎2分钟切换一次,废气流向随之改变,如此循环反复从两侧进出RCO反应器,充分回收利用燃烧烟气热量。
由于吸收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加之废气本身的温度较高(50-60℃)以及外环境(阳光照射)都会增加转轮吸附器内吸附区的温度,导致吸附区的温度随着系统运转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因而本发明优选地,在转轮吸附器前设置有冷却装置,在处理废气的同时不断对吸附区进行降温冷却,保证吸附区的温度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英特罗斯服饰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英特罗斯服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17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