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治疗器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10438.2 | 申请日: | 2017-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4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郭晨睿;李云生;赵震;李晨钰;孙远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A61B5/0488;A61F5/042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郭桂峰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理参数信息 智能治疗器 分析处理 治疗器 比对 参考信息 驱动控制 直接反馈 治疗效果 预设 牵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治疗器的控制方法,步骤S100获取待测用户的当前生理参数信息;步骤S200将获取的所述待测用户的当前生理参数信息与预设生理参数信息进行比对,将比对的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步骤S300根据所述步骤S200分析处理的结果,设置所述治疗器的牵引参考信息,并驱动控制所述治疗器的工作状态。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治疗器的控制方法及系统,通过获取待测用户的生理参数信息,并进行实时的处理,将处理后的结果直接反馈,能够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使用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治疗器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与之诞生的相关终端设备也在快速的进行革新和诞生,同时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智能设备也相继诞生。特别是在医疗服务领域中,各种智能理疗设备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例如,在治疗颈椎病的众多方法中,牵引疗法是保守治疗的颈椎病的优选疗法,多数情况下甚至是首选疗法。在实施颈椎牵引时必须要有专业的牵引仪器辅助。合适的把握牵引力度、时间、角度三大要素,对于有效地实施牵引疗法尤为重要。尽管随着医学理论的不断进步,如断续式的牵引疗法、角度变换的牵引疗法等先进的牵引方案的疗效在临床上得到证实,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多数牵引仪器在牵引的力度、时间上依然需要靠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感受把控,往往容易导致牵引力度不足治疗效果不好,或者牵引力度过大,对患者造成隐性伤害。角度要素控制上一般只能实现单一固定角度的牵引,难以有针对性地帮助患者颈椎恢复正常生理曲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牵引疗法的实际的疗效。
临床上常用的牵引器主要分为固定式牵引器和便携式牵引器两类,但是目前两类牵引器依然很难实现较高程度地自动化、智能化,便携式牵引器更是基本未实现自动化,导致牵引疗法的疗效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固定式牵引器如卧式牵引床,坐式牵引机中的个别类型在颈椎牵引放马,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基础的自动化功能,可以通过控制系统大致控制牵引的力度和时间,但是由于枕颌带式的牵引带本身有一定的柔性,对牵引力度的控制往往不是十分精准,更是难以有效控制牵引角度。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两类牵引器只是单纯机械性的实现牵引疗法,输入控制系统的信号完全来自患者身体外部,不能考虑到患者自身身体情况不能针对不同患者病症情况对症治疗。
另外,在治疗过程需要一定的疗程和周期,在缺乏医生指导下患者往往难以直观地观察到治疗效果也根据康复情况适时修改治疗方案,这往往导致患者在牵引治疗过程中失去信心,使得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在发明中,提供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治疗器的控制方法及系统,通过获取待测用户的生理参数信息,并进行实时的处理,将处理后的结果直接反馈,能够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使用感。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治疗器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00获取待测用户的当前生理参数信息;步骤S200将获取的所述待测用户的当前生理参数信息与预设生理参数信息进行比对,将比对的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步骤S300根据所述步骤S200分析处理的结果,设置所述治疗器的牵引参考信息,并驱动控制所述治疗器的工作状态。
在本发明中,通过获取待测用户的生理参数信息,并进行实时的处理,将处理后的结果直接反馈,进一步的控制颈椎治疗器的工作状态,及时的调整期工作参数,能够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使用感。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00包括:步骤S110从所述当前生理参数信息中提取第一参数信息;步骤S120将提取的所述第一参数信息进行去噪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所述第一参数信息设置为第二参数信息;步骤S130根据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利用第一预设算法获取积分肌电值,以及利用第二预设算法获取第二参数信息的平均功率频率;步骤S140根据所述积分肌电值获取第一动态生理参数,根据所述第二参数信息的平均功率频率获取第二动态生理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104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