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叶杨与胡杨杂交种再生苗的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21972.3 | 申请日: | 201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08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方琳;尉秋实;柴成武;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王新生 |
地址: | 733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叶杨 胡杨 杂交种 再生 培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叶杨与胡杨杂交种再生苗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外植体灭菌及无菌体系、不定芽诱导与增殖、生根培养和炼苗移栽;本发明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小与胡杨优质试管苗的快速繁殖,整个繁殖过程从丛生芽诱导与增殖到试管苗生根仅需60天左右,大大提高了小与胡杨的成苗速度,对其植株的规模化、工厂化生产、扩繁具有重要作用,可为我国西北干旱荒漠区盐渍化土地改良及荒漠区植树造林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苗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再生苗培育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小叶杨与胡杨杂交种再生苗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西北有大面积荒漠化及盐渍化土地分布,这些土地的改良及利用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及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而造林树种的贫乏是进行荒漠盐渍化土地改良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为迅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除进行耐盐树种引种驯化外,还必须同时大力开展耐盐、耐旱品种的选育。
小与胡杨(Populus simonii×P.euphratica)是我国学者董天慈于1980年成功培育的一种耐干旱、盐碱而又能在较广泛生态条件下生长的杨树杂交新品种,它是以小叶杨(Populussimonii Carr.)为母本(♀)、胡杨(P.euphratica Oliv.)为父本(♂)进行多次、反复杂交试验后获得的完全具有双亲融合性状的优良品种。总体来说,小与胡杨兼有小叶杨和胡杨两者的优点,即比小叶杨更耐盐碱,比胡杨更抗干旱、而且生长迅速,因此成为干旱地区盐渍化土地改良及植树造林中很有前途的树种。
目前,国外有关小与胡杨的研究报道还是空白,国内学者主要在杂交育种技术、硬枝扦插繁殖及引种驯化、幼苗的抗旱性等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而有关其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面至今未见报道。
组织培养是在植物生理学以及细胞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无性繁殖方法。因其具有能使植物种植摆脱周期长,可集中控制,规模化、自动化生产,不受外界自然条件的影响,所繁殖的苗木可以很好地保持母株的优良性状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技术、苗木快速繁殖、脱毒苗生产、育种、次生代谢物生产及种质资源保存等各种领域,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在不改变其母株优良性状的前提下,开展小与胡杨的组织培养,可在较短时间内成功培育出优质种苗,为我国西北干旱荒漠区盐渍化土地改良及荒漠区植树造林苗木的选择提供参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小与胡杨优质试管苗的快速繁殖且成活率高的培育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小叶杨与胡杨杂交种再生苗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外植体灭菌及无菌体系:于4~5月份,在室外生长的小与胡杨植株上剪取长20~30cm的当年生枝条,用软毛刷蘸取已加入清洗剂的自来水清洗外植体枝条表面的污渍及灰尘,之后用玻璃棒蘸取一滴吐温80对枝条进行深层清洗,清洗后将外植体枝条置于流水下冲洗4~6个小时,之后置于超净工作台上进行灭菌处理;
S2、不定芽诱导与增殖:
A)、将完成灭菌处理的外植体材料放置在经过高压灭菌处理并铺有双层滤纸的培养皿中,剪除前后两端切口,保留茎段与叶片部分,茎段剪至长0.5cm长的小段,叶片剪至0.5cm×0.5cm的小片,并将四周边缘部分剪除,之后平铺接种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表面,用镊子轻轻按压使叶片与茎段的切口部分分别与培养基充分接触,最后进行封口培养;
B)、培养条件:接种后首先在暗环境中培养3天,之后置于温度24±2℃、光照强度1500~2000lx、光照时间14h/d的环境中培养;
S3、生根培养:
(1)选取步骤S2培养30天~40天、生长健壮、高2~3cm的小与胡杨不定芽为试验材料,剪取不定芽接种于盛有生根培养基的瓶中进行封口培养试管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未经甘肃省治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219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棕色长绒棉品种的选育方法
- 下一篇:养殖动物用的圈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