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城市交通涵洞或隧道出入口防水淹遮蔽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22239.3 | 申请日: | 201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71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胡瑾;江玉立;廖翔;尚晶;田田;阳小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21D11/38;E21F16/02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杨宣仙 |
地址: | 43008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交通 涵洞 隧道 出入口 水淹 遮蔽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交通涵洞或隧道出入口防水淹遮蔽装置及方法。所述遮蔽装置包括牵引系统、左、右伸缩架、左、右导轨、拱形支撑架和隔水覆盖层,左、右导轨对称铺设在涵洞或隧道进口处的坡道上,并延伸至坡道顶部,左、右伸缩架对称设置在涵洞或隧道出入口的两侧,其中一侧固定在涵洞或隧道的墙体上,所述隔水覆盖层套设在左、右伸缩架和拱形支撑架外。通过牵引电机接受指令制动,牵引伸缩架沿导轨展开,支撑体系依次完全展开支撑防隔水覆盖层在涵洞或隧道出入口形成一个隔水通道。本发明在涵洞或隧道出入口提供无水车行环境,避免处于低地势范围涵洞、隧道等因排水不畅造成大面积积水、阻碍交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规划工程与交通道路工程中的交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交通涵洞隧道出入口防水淹遮蔽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增长迅猛,而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带动汽车产业近十多年得到迅猛发展,中国城市汽车保有量已具世界前列。经济高速发展的现状给城市交通事业带来巨大压力,公交专线、轨道交通、隧道交通、城市地铁、单双号限行等技术政策措施相继出台,目的均为缓解日渐严重的交通运输压力。立体交通作为一种全新交通形式出现在城市交通体系中,而涵洞、隧道、立交也是实现立体交通的最基本形式。地下通道具有空间利用率高、隐蔽安全性好、通流量达的特点,但是由于地势较低,出入口处防挡雨措施处置不当极易引起周围积水倒灌,引起交通阻断。
夏季暴雨具有极大偶然性与突发性特点,极短时间内大量雨水聚集超过排水设施的排泄能力时就会引起积水的汇集,在自流引力作用下极易引起低地势构筑物被淹。近几年的暴雨突袭引起的城市内涝事件已经说明城市基础抗洪排涝措施存在极限,大范围短促暴雨能够引起严重城市内涝。涵洞、隧道等地下交通通道属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具有地势低的天然劣势,如何有效的规避地面积水,防止地下空间淹没始终是地下交通空间应用的重点。
现阶段采用自流排水道与水泵排水,但两者都存在极限,特别是发生全流域全城内涝时就失去作用,那么如何在有水环境中构筑起一个密闭通道供交通通行也是地下交通结构体系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城市涵洞或隧道出入口防水淹遮蔽装置,该装置可以在暴雨来临前对涵洞或隧道等地势较低的交通路口进行防水作用,可以避免突降暴雨条件下大量雨水流入涵洞或隧道内,导致交通设施严重积水进而导致交通中断,适于地表大面积短期积水环境,组装结构相对简单,支撑结构可靠、能够自动化操作的城市交通涵洞隧道出入口防水淹自动遮蔽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一种城市交通涵洞或隧道出入口防水淹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装置包括牵引系统、左、右伸缩架、左、右导轨、拱形支撑架和隔水覆盖层,所述左、右导轨对称铺设在涵洞或隧道出入口处的坡道上,且左、右导轨从涵洞或隧道出入口处延伸至坡道顶部;所述左、右伸缩架对称设置在涵洞或隧道出入口的两侧,且两伸缩架的其中一侧紧贴涵洞或隧道出入口拱门外壁,并固定在涵洞或隧道的墙体内,所述牵引系统包括分别安装在左、右伸缩架另一侧牵引端的驱动箱和两台同步工作的牵引电机,在左、右伸缩架底部均设有行走轮,两伸缩架分别通过底部的行走轮与对应侧导轨滑动连接,在牵引电机和驱动箱的作用下,左、右伸缩架同时沿着左、右导轨伸开,并延伸至涵洞或隧道出入口处坡道顶端;在左、右伸缩架的顶部分别设有多个插接件,所述拱形支撑架是由多根弧度与涵洞或隧道出入口拱门上部的弧度相同弧形支撑杆组成,每根弧形支撑杆的两端分别通过对应的插接件与左、右伸缩架连接,且连接后的左、右伸缩架与拱形支撑架组成一个与涵洞或隧道出入口拱门形状相同的伸缩支撑架;所述隔水覆盖层是由覆盖在拱形支撑架外表面的弧形顶面部分、铺设在左、右伸缩架外表面的左、右侧面部分和设置左、右伸缩架底部的底面部分组成的截面为环形或椭圆形或密封拱形的整体式隔水层,且隔水覆盖层的弧形顶面部分通过多个连接构件与拱形支撑架固定连接,左、右侧面部分通过多个连接构件分别与左、右伸缩架固定连接,当左、右伸缩架在动力牵引下伸开之后,所述隔水覆盖层在涵洞或隧道出入口形成一个隔水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222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