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百香果茶饮料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32971.9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8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徐茂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新旭堂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A23F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11308 | 代理人: | 范奇 |
地址: | 24108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果茶 饮料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百香果茶饮料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茶叶中主要含有茶多酚类、茶色素、茶多糖、茶蛋白和茶氨酸等有效成分。至今,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的茶的医疗、保健功效主要有:抗肿瘤、抗突变、抗衰老、抗疲劳、抗辐射、抗龋齿、消除重金属毒害、代谢调节和生理调节、美容、抑制有害微生物、增强记忆及改善大脑功能等。百香果,也叫西番莲、热情果、巴西果或西番果,是一种芳香水果,有“果汁之王”的美誉。为多年生常绿攀缘木质藤本植物。百香果的果汁色、香、味、营养极佳,富含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及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种有益成份,适合生产果汁、果冻、果露、果酱等产品。百香果还具有消炎止痛、活血强身、降脂降压、滋阴补肾、提神醒酒、消除疲劳、排毒养颜、增强免疫力等保健作用。因此,开发百香果饮料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百香果茶饮料制备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含硒量低、口感差的多项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百香果茶饮料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萎凋
将富硒茶鲜叶进行分级处理,去除老叶、老梗及非茶之物,然后按1.5cm厚度摊放在竹匾上,2~4h,直至茶鲜叶含水率为65%;
(2)烘干粉碎
将茶叶烘干并粉碎至30~40目,得茶粉;
(3)一次提取
所得的红茶粉中加入9~11倍量,温度为60~70℃的蒸馏水,并加入0.5~1.5U/kg单宁酶,并保持搅拌5~7小时,控制萃取茶溶液pH值在4.0~7.0,经100微米滤纸压榨过滤,得茶一次浸提液;
(4)二次提取
把一次浸提后的茶渣,加入9~11倍量温度为60~70℃的蒸馏水,经搅拌萃取25~35min后,经100微米滤纸压榨过滤,得红茶二次浸提液,合并红茶一次浸提液和红茶二次浸提液得茶浸提液;
(5)调配液制备
将百香果的果皮和带籽果肉分开,带籽果肉加入其重量2~4倍的温水中搅拌均匀后去籽,果皮切块后放入该温水中打浆,然后加入果胶酶酶解,灭酶,过滤取滤液,得到百香果调配液;
(6)混合
将百香果调配液和调配液按1:3的重量混合,在混合液中加入其重量0.08~0.1%的稳定剂、0.08~0.1%的柠檬酸和0.1~0.3%的蔗糖,混合均匀后,均质,灌装,杀菌,即制得百香果饮料。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烘干茶叶选用二次烘干。
优选的,所述步骤(2)首先采用低温短时预干燥,温度为55~60℃,干燥2~3min,钝化各种酶的活性,停止发酵,使发酵形成的品质固定下来,使茶坯的香气成分固定下来。
优选的,所述步骤(2)再将茶叶放入烘房中,烘房的温度50~60℃,烘2~3天,并注意通风换气,一般烘干后的茶叶水分含量控制在8~10%。
优选的,所述步骤(4)茶浸提液混合后静置2~3小时后取上层液体,在温度50~60℃、真空度-0.05~-0.06MPa条件下冷冻浓缩,浓缩浓度18~20%时,得浓缩液。
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去籽的方式为过40~60目筛。
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果胶酶的添加量为温水重量的0.1~0.4%,所述酶解的温度为40~50℃,酶解的时间为0.5~1.5h。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百香果茶饮料制备工艺,该茶饮料选用富硒茶叶,提取茶叶中有效成分,并降低了绿茶中的单宁酸的含量中,添加百香果组分,综合利用了百香果的果肉和果皮,避免了果皮的浪费,同时赋予又具有茶的清香,口感独特,能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具有消炎止痛、活血强身、降脂降压、滋阴补肾、提神醒酒、消除疲劳、排毒养颜、增强免疫力等保健作用,提高了茶饮料的受众范围,使得小孩子、妇女和缺硒人群均可以长期饮用茶饮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百香果茶饮料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萎凋
将富硒茶鲜叶进行分级处理,去除老叶、老梗及非茶之物,然后按1.5cm厚度摊放在竹匾上,2h,直至茶鲜叶含水率为65%;
(2)烘干粉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新旭堂茶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新旭堂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329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平肝清热降血压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茶花红茶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