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宜于自然工质的客车空调制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33554.6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18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熊国辉;何国庚;黄定英;邢艳青;黄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3/00 | 分类号: | F25B13/00;F25B43/00;F25B41/40;F25B41/30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曾人泉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宜于 自然 工质 客车 空调 制冷系统 | ||
本发明适宜于自然工质的客车空调制冷系统,含有空调机组和车厢散热系统,空调机组采用的第一工质为可燃制冷剂或高压制冷剂,车厢散热系统采用的第二工质为安全、不可燃工质;所述空调机组含有制冷和制热两个循环系统,所述车厢散热系统含有若干换热机构,所述换热机构分别设置在车厢内不同的位置并分别通过不同的进液管和回液管与空调机组连接,空调机组与车厢内只有载冷剂相通;其中的第一换热器用于第一工质与环境工质换热,第二换热器用于第一工质与第二工质换热。本发明能采用自然工质,但能避免可燃制冷剂泄漏进入客车车厢及可能引发燃烧的危险,能避免高压制冷剂发生爆炸的可能;此外还避免了风机功耗高的不足,提高了能源利用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涉及客车空调的制造技术,具体的是一种适宜于自然工质的客车空调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城市公交、跨省市客运、旅游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客车正面临地铁(轻轨)、铁路、民航的激烈竞争。汽车客运在提供“点到点”服务的同时,必须改善乘车环境,提高速度且行驶安全,才能吸引更多乘客。尤其是在长途客运中,乘客在车内停留时间长,活动空间小,因此,改善车内环境的舒适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的客车设计与制造业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起步晚,根子浅,且在设计理念上与国外有很大的不同,长期以来的研究重点主要是放在提高设备效率、改进控制手段、提高可靠性等方面,而涉及乘坐的舒适性、乘坐环境的合理性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就车载空调而言,它是影响乘坐环境的一个重要设备,对客车整车的舒适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之前,我们的客车空调采用的制冷剂多为R12、R134a、R407C和/或R410A。其中,所述制冷剂R12因为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而被淘汰。制冷剂R134a虽然对大气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但它的全球温室效应值(GWP)较高,也已被列入未来削减的名单。同样,制冷剂R407C和R410A虽然对大气臭氧层也不构成破坏作用,但也因为它们都具有很高的全球温室效应值(GWP),因此也都被列入了未来削减的名单。所以,寻找既不破坏大气环境,且全球温室效应值(GWP)低的客车空调制冷剂已经成为客车制造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能不破坏大气臭氧层且全球温室效应值(GWP)很低的制冷剂要么具有可燃性,要么系统的压力很高,例如:制冷剂R290、R1270、R600、R600a、CO2及其混合物。而传统的客车空调一般是采用制冷剂直接冷却或加热车内空气以实现客车的降温或加热的目的,若采用可燃型制冷剂,一旦发生制冷剂泄漏,可燃制冷剂将会直接进入客车车厢,从而具有燃烧危险;若采用压力很高的制冷剂(如CO2),一旦制冷剂泄漏或者车体发生较大碰撞很容易引起制冷剂爆炸,对客车和乘客具有严重危险。此外,传统的客车空调是采取空气集中降温或者集中加热模式再送回车厢的,这使得处理车厢空气的换热器风机需要有很高的压头,风机功率消耗巨大,几乎接近压缩机功率的20%~3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可燃制冷剂或高压制冷剂在客车空调中难以应用的问题,提供一种适宜于自然工质的客车空调制冷系统,它采用使用可燃制冷剂及其混合物或高压制冷剂为第一工质的空调机组以及使用不可燃安全的工质为第二工质的车厢散热系统,空调机组中循环第一工质的设备与车厢不相通,只有循环第二工质的车厢散热系统与车厢相通,从而能避免可燃制冷剂泄漏进入客车车厢以及可能引发燃烧的危险,还能避免高压制冷剂发生爆炸引发危险的可能,此外还避免了传统客车空调采取空气集中降温或加热模式时风机功耗高的缺点,提高了客车空调对能源的利用效率。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宜于自然工质的客车空调制冷系统,含有空调机组和车厢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机组采用的工质为第一工质,所述车厢散热系统采用的工质为第二工质;
所述空调机组含有第一空调机组、压缩机、第一排气管、四通阀、第一进气管、第一回气管、第二回气管、第一出液管、节流机构、第一出气管、第二换热器、第一液管、第二液管、分液器、集液器以及储液器、第一风机、工质泵和第一换热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335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