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级结构ZnO/CuO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52428.5 | 申请日: | 201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375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朱琳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80 | 分类号: | B01J23/80;B01J37/10;B01J37/34;C02F1/30;C09K11/58;C02F101/34;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李欣荣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级 结构 zno cuo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光催化降解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分级结构ZnO/CuO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首先采用低温微波活化法制备分级结构ZnO,并以制备的分级结构ZnO为基体材料,进一步采用低温微波活化法在分级结构ZnO表面原位自生长CuO纳米颗粒,从而获得分级结构ZnO/CuO复合材料。本发明采用低温微波水热的方法,具有快速制备、能耗低、重复性好等特点,且所得复合材料光响应范围从紫外波段拓宽到了可见光波段,同时可见光吸收强度得到显著增强,适合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催化治理水污染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级结构ZnO/CuO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半导体光催化剂因其在产氢和去除污染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是公认的能够同时解决能源和环境危机的战略措施。迄今为止,已经有多种具有活性的宽禁带半导体催化剂快速发展起来,例如:TiO2、SnO2和ZnO。尽管宽禁带半导体在紫外激发下有很好的催化活性,这些材料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并不能被激发而催化降解污染物。然而,紫外光波段仅占太阳光的一小部分(4%)可见光却占据了将近一大半(43%)。与之相对应的,窄带隙的半导体的光响应范围可以很好地扩展到可见光波段。但是,这些具有窄带隙半导体中光激发产生的电子和空穴复合速率较快,所以光催化活性并不能保持太长时间。因此,学者们尝试拓宽光催化剂的光响应波段从紫外转移到可见光波段,可以促进光激发产生的载流子,故能获得具有较高降解效率的催化剂。
ZnO作为一种重要的宽禁带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电荷迁移速率和光催化活性。目前,构造ZnO材料与窄带隙的半导体形成异质结得到了迅速发展,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ZnO基催化剂可见光吸收并减小光催化过程中电子空穴对的复合率。过去几十年里,ZnO复合半导体材料已经研究报道了很多包括:Fe2O3、WO3、CdS、Cu2O和CuO等。p-n型异质结作为很有潜力的异质结,在显著拓宽对太阳光吸收的同时,也可有效抑制光生载流子的复合。其中,CuO作为一种p型半导体对可见光的吸收效率很高,可是光催化活性却很低。基于CuO与ZnO的能带结构很匹配,二者形成p-n型异质结将会引起正负电荷在界面处相反的迁移,这样就会阻止光生电荷的复合并延长光生载流子的寿命。因此,pn型CuO-ZnO异质结作为一种在产生和收集电子空穴方面很有潜力的功能材料,能够应用到很多光电催化的领域例如:气敏设备、自洁净及光裂解水等。然而,目前,关于制备CuO-ZnO异质结复合物用于降解有机复合物的研究报道却很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级结构ZnO/CuO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低温微波水热的方法,实现低温、快速制备,所得复合材料光响应范围可拓宽到了可见光范围,且吸收强度显著增强,应用前景广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分级结构ZnO/CuO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以四甲基氢氧化铵为模板剂,苄基三乙基氯化铵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锌盐为主要原料,采用低温微波活化工艺制备分级结构ZnO;然后以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苄基三乙基氯化铵为模板剂,进行二次低温微波活化工艺,在分级结构ZnO表面原位自生长CuO纳米颗粒,得所述分级结构ZnO/CuO复合材料。
上述方案中,所述低温微波活化工艺为:1)将锌盐超声溶解于DMF溶剂中,然后将尿素超声溶解于所得混合液中,加入四甲基氢氧化铵,混合均匀得分级结构ZnO前驱体溶液;2)将所得分级结构ZnO前驱体溶液置于微波反应器中,在微波功率为45-65W,温度为60-70℃,压力为0.7-0.8Mpa的条件下,进行微波反应2-3h后冷却至室温,将所得产物进行洗涤、干燥、一次烧结,得分级结构ZnO。
上述方案中,所述锌盐、尿素、四甲基氢氧化铵、苄基三乙基氯化铵的摩尔比为1:(0.5~1.5):(0.6~0.8):(0.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524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