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真姬菇鲜味的高效培养基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57437.3 | 申请日: | 2017-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3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沈洪伟;胡卫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20 | 分类号: | A01G18/20;C05G1/00;C05F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140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姬菇 培养基 贝壳粉 蟹壳粉 鲜味 培养基原料 碳酸钙 微量元素 玉米粉 生长环境 栽培技术 木屑 麸皮 弱碱性 玉米芯 生长 菌菇 米糠 制备 配方 | ||
本发明涉及菌菇栽培技术领域。一种提高真姬菇鲜味的高效培养基,包括培养真姬菇的培养基原料,培养基原料包括:木屑25%‑45%,玉米芯20%‑45%,米糠10%‑30%,麸皮20%‑30%,玉米粉2%‑10%,贝壳粉蟹壳粉2%‑10%,碳酸钙1%‑10%。本发明通过在配方中增加了贝壳粉蟹壳粉能够为培养基内提供微量元素和鲜味,本发明通过提高贝壳粉蟹壳粉的含量能够促进真姬菇的生长。为了提高微量元素而加入的贝壳粉蟹壳粉具有一定的弱碱性,而真姬菇的生长环境在PH6.5‑PH7.5之间,所以增加了碳酸钙维持培养基内的PH值稳定,促进真姬菇的正常生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菌菇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真姬菇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真姬菇又名玉蕈、斑玉蕈,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玉蕈属,外形美观,质地脆嫩,味道鲜鲜,具有海蟹味,在日本称之为“蟹味菇”、“海鲜菇”。
真姬菇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赖氨酸、精氨酸含量高于一般菇类。并且真姬菇是一种低热量、低脂肪的保健食品,其味鲜美、性平、甘温,有利尿渗湿,健脾止渴之功能,清热平肝之效。口感极佳,常食可提高免疫力、预防衰老、延长寿命。真姬菇属中低温型菌类,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2℃-24℃,菇蕾分化的适宜温度为11℃-16℃,子实体成长的适宜温度是14℃-18℃。
传统真姬菇培养中培养的真姬菇缺少营养元素,导致真姬菇生长状况不佳鲜味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真姬菇鲜味的高效培养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真姬菇鲜味的高效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提高真姬菇鲜味的高效培养基,包括培养真姬菇的培养基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原料包括:木屑25%-45%,玉米芯20%-45%,米糠10%-30%,麸皮20%-30%,玉米粉2%-10%,贝壳粉蟹壳粉2%-10%,碳酸钙1%-10%。
本发明通过在配方中增加了贝壳粉蟹壳粉能够为培养基内提供微量元素和鲜味,本发明通过提高贝壳粉蟹壳粉的含量能够促进真姬菇的生长。为了提高微量元素而加入的贝壳粉蟹壳粉具有一定的弱碱性,而真姬菇的生长环境在PH6.5-PH7.5之间,所以增加了碳酸钙维持培养基内的PH值稳定,促进真姬菇的正常生长。
所述培养基原料还包括酵母副产物5%-15%。
本发明通过增加酵母副产物能够为培养基内产生氨基酸和酶基物。
酵母副产物可以是啤酒酵母副产物。啤酒酵母副产物能够产生氨基酸和酶基物。
所述培养基原料还包括鱼骨粉1%-3%。
本发明通过鱼骨粉能够为培养基内提供一定的钙质。
所述培养基原料还包括壳寡糖0.1%-0.3%。由于培养基内的PH值在6.5-7.5之间,所以能够分解壳寡糖从而能够促进真姬菇对钙的吸收。
作为一种方案,所述培养基原料包括:木屑25%-45%,玉米芯20%-45%,米糠10%-30%,麸皮20%-30%,玉米粉2%-10%,贝壳粉蟹壳粉2%-10%,碳酸钙1%-10%,酵母副产物5%-15%,鱼骨粉1%-3%,壳寡糖0.1%-0.3%。
本发明通过增加了让鱼骨粉和壳寡糖能够确保鱼骨粉内的钙质被真姬菇吸收,从而提高真姬菇的生长效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培养基原料包括木屑25%,玉米芯27%,米糠10%,麸皮20%,玉米粉3%,贝壳粉蟹壳粉4%,碳酸钙3%,酵母副产物6%,鱼骨粉1.9%,壳寡糖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574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