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道变形非开挖修复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59068.1 | 申请日: | 2017-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56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杨佳;孙赛武;童设华;刘智峰;张艳;杨春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18 | 分类号: | F16L5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王闯 |
地址: | 410012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变形 开挖 修复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管道变形非开挖修复装置及方法,修复装置包括管道衬圈以及驱动机构,所述管道衬圈包括首尾相连的多块衬板和设置于所述衬板上的支撑固定件;所述管道衬圈能够从收缩状态撑开至支撑状态,当所述管道衬圈处于收缩状态时,相邻的所述衬板相对折弯,当所述管道衬圈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撑开至支撑状态时,相邻的所述衬板的端部相互对接,且相邻的所述衬板上的所述支撑固定件相互固定配合,以使所述管道衬圈保持支撑状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对管道的变形、塌陷等缺陷进行快速修复,且具有“零开挖”、工期短、环境影响低以及费用合理等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道变形非开挖修复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破裂、渗漏、变形(其中,严重的变形可能造成管道塌陷)等情况会严重影响管道的正常功能,传统的维修方式是开挖地面再对管道进行更换或修复。但是,这种施工方式对交通、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较大,尤其是在繁华城市区域,此外,开挖施工还可能造成管道周围地上、地下构筑物的损坏。
近些年,由于管道非开挖修复具有社会交通影响小、工期短、环境污染低等优势,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在管道缺陷修复应用越来越多,且正逐步被排水管道管理部门普遍采用。现阶段,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主要有局部树脂固化修复技术、不锈钢双胀环修复技术、CIPP(原位固化)整体内衬修复技术、机械制螺旋缠绕修复技术、裂管法修复技术等。但上述各技术中,局部树脂固化修复技术仅能对管道轻微裂缝、错位(≤5cm)、脱节、渗漏等缺陷进行修复;不锈钢双胀环修复技术仅能对管道脱节、错位(≤3cm)、渗漏等缺陷进行修复;CIPP整体内衬修复技术仅能对管道轻度破裂、脱节、错位(≤15%D)、渗漏、腐蚀等缺陷进行修复;机械制螺旋缠绕修复技术虽能对变形缺陷进行修复,但针对变形管道螺旋缠绕形成的新管截面损失过大,严重影响管道过流能力;裂管法修复技术虽是针对管道变形、塌陷研发的新技术,但由于其修复时需要开挖一组占地面积较大的工作坑和顺管坑,而且施工工期较长、环境影响较大、费用较高,故限制了其在管道非开挖修复工作中的应用。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管道变形非开挖修复装置来解决现有的非开挖修复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管道变形非开挖修复装置,以解决管道变形缺陷修复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管道变形非开挖修复装置包括:
管道衬圈,所述管道衬圈包括首尾相连的多块衬板和设置于所述衬板上的支撑固定件;所述管道衬圈能够从收缩状态撑开至支撑状态,当所述管道衬圈处于收缩状态时,相邻的所述衬板相对折弯,当所述管道衬圈撑开至支撑状态时,相邻的所述衬板的端部相互对接,且相邻的所述衬板上的所述支撑固定件相互固定配合,以使所述管道衬圈保持支撑状态;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管道衬圈从收缩状态撑开至支撑状态。
优选地,相邻的所述衬板通过合页相连。
优选地,所述支撑固定件包括公锁扣与母锁扣,任意一块所述衬板上的公锁扣能够与相邻的所述衬板上的母锁扣相互固定配合。
优选地,所述公锁扣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注入有润滑密封胶。
优选地,所述衬板为弧形曲板,当所述管道衬圈撑开至支撑状态时,所述管道衬圈呈圆筒状。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支撑于所述管道衬圈内的多个伸缩缸,多个所述伸缩缸的第一端相互固定且第二端朝不同方向延伸,当所述管道衬圈处于收缩状态时,至少一块所述衬板的端部与至少一个所述伸缩缸的第二端抵接。
优选地,所述伸缩缸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所述伸缩缸呈十字形分布。
优选地,所述修复装置还包括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梁以及能够支撑于待修复管道的内表面上的多个行走支脚,所述行走梁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行走支脚,且所述伸缩缸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行走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大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590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