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梯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84462.0 | 申请日: | 201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70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朱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德思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F16F1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邓文武 |
地址: | 31321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支撑架 减震装置 空腔 减震 电梯轿厢 踏板 电梯踏板 二次缓冲 减震效果 减震作用 均匀分隔 空间设置 支撑踏板 分隔板 失重 超重 避震 启停 抵消 | ||
1.一种电梯减震装置,包括电梯轿厢(1)、设置在电梯轿厢(1)中的踏板(2),其特征在于:该踏板(2)与电梯轿厢(1)底部之间的空间设置为空腔;所述空腔通过分隔板(4)均匀分隔成两个子空腔(30);所述踏板(2)安装在电梯支撑架(5)上;且所述电梯支撑架(5)安装在空腔内;所述电梯支撑架(5)下设置有减震装置(6);所述电梯支撑架(5)与所述减震装置(6)接触;所述电梯支撑架(5)分别安装在两个子空腔(30)内,电梯支撑架(5)的上端安装有踏板(2),电梯支撑架(5)的下端接触减震装置(6),所述电梯支撑架(5)包括减震架本体(50)、调节杆(51)和固定杆(52);所述减震架本体(50)与调节杆(51)固定,所述调节杆(51)与固定杆(52)固定;所述减震架本体(50)为弹性减震架本体,所述弹性减震架本体为上宽下窄的倒圆台形状,所述倒圆台形状下宽的底部固定在调节杆(51)上;
所述调节杆(51)包括固定圈(510)、调节支架(511)和调节竖杆(512);所述固定圈(510)安装在调节竖杆(512)上,所述调节竖杆(512)呈垂直状态安装在固定杆(52)上,所述调节支架(511)活动安装在固定圈(510)上,并可绕着固定圈(510)活动呈角度固定;所述调节支架(511)包括调节左支架和调节右支架,所述调节左支架和调节右支架分别对称安装在固定圈两侧,所述固定圈(510)上设置有一圈滑道,所述调节左支架和调节右支架在滑道内滑动调节角度;所述调节左支架和调节右支架结构相同,均包括调节架(5110)和调节圈(5111),所述调节架(5110)与调节圈(5111)一体成型,所述调节圈(5111)位于调节架(5110)尾部,所述调节圈(5111)嵌合在滑道内,实现滑动调节角度;所述调节架(5110)为一根竖杆,所述竖杆与调节圈(5111)一体成型,所述竖杆为底部细、越往顶部逐渐加粗的结构,整体呈扇形,所述竖杆最顶部设置成向内凹陷的弧形,弧形抵住弹性减震架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架本体(50)安装在调节杆(51)上;所述调节杆(51)与固定杆(52)呈垂直状态安装;所述固定杆(52)横向固定在电梯轿厢(1)和分隔板(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6)为减震垫,所述减震垫与电梯支撑架(5)接触,所述减震垫铺设在电梯支撑架(5)与电梯轿厢(1)底部之间的剩余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垫整体为设置有空腔Ⅱ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圆柱体结构的减震垫横向放置在电梯支撑架(5)与电梯轿厢(1)底部之间的剩余空间内;所述圆柱体结构的上、下两个表面采用橡胶(60)包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结构的减震垫的圆柱体两端内均还嵌入有减震弹簧(61),所述减震弹簧(61)分别接触圆柱体结构的上、下表面,形成减震助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德思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德思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446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止积水街道
- 下一篇:一种大型厚重钢材板专用吊取移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