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站锅炉钢架立柱底板新型垫块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86532.6 | 申请日: | 201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4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杨家权;赵室林;杨立峰;周元超;郑榜刚;王镇江;丁剑;张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州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42 | 分类号: | E02D27/42;E02D15/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60 | 代理人: | 张欢勇 |
地址: | 550007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站 锅炉 钢架 立柱 底板 新型 垫块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站锅炉钢架柱底板安装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站锅炉钢架立柱底板新型垫块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锅炉柱底板垫块,在锅炉钢架安装中起到不可小视的作用,需达到特定强度并保持一定的水平度来支撑锅炉钢架。
传统工艺,采用配制垫铁作为垫块,由于本工程锅炉柱底板基坑设计空间非常狭小,通过斜垫铁进行标高调整,标高调整完成后进行点焊固定,施工难度比较大,且花费时间较长,安装质量不好控制。
传统垫铁施工工艺,在满足强度条件下,施工难度大,标高调整精度低,现为打破传统,利用创新方法进行柱底板水泥垫块配制,主要从满足强度,降低成本,优化施工环节等方面入手,确保垫块质量达到高标准,为后续钢架安装打好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站锅炉钢架立柱底板新型垫块及其施工方法,其施工便捷,结构简单,抗冲击,耐振动,水泥垫块原料费、工时费等较少,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站锅炉钢架立柱底板新型垫块,包括立柱底板和粘结在立柱底板下面的垫块主体;所述立柱底板边长设置为1500mm*1500mm,垫块主体在一块立柱底板上设置有四个,分别均布于立柱底板的四个端角上,且每个垫块主体边缘距立柱底板边缘50mm;所述垫块主体在立柱底板通过模具粘结成型,模具的大小根据垫块主体进行配套设置,模具的上方放置一块大小超出模型上平面20-25mm、厚度为δ5mm的玻璃进行找平标高;所述模具的上方设置有浇筑孔和溢流孔,模具的浇筑孔上斜向安装有倾倒槽,浆料通过倾倒槽由浇筑孔倒入模具内粘结成型为垫块主体。
优选的,所述垫块主体选用材料为H50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制作成的长宽分别为150mm*150mm的水泥垫块,水泥垫块的高度根据立柱底板结构进行调整,其带剪力件的立柱底板上的垫块主体的理论高度为230mm,不带剪力件的立柱底板上的垫块主体的理论高度为60mm。
优选的,所述模具采用木板厚度为δ10,其经过除灰、除油处理,模具大小根据垫块主体强度计算。
优选的,所述倾倒槽的倾倒面选用间隔的木条板制作而成。
本发明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站锅炉钢架立柱底板新型垫块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进场所需的H50灌浆料在进场前进行强度试验以及垫块主体强度试验满足要求;
S2:基础划线:复查土建移交安装的基础标高与中心线尺寸;
S3:标出垫块主体位置:根据复查得出的基础标高、中心线和钢架第一层立柱安装图,在每根立柱的基础上画出垫块主体位置;
S4:对立柱底板基坑内需安放垫块位置进行着毛、平整处理,每个立柱底板1下安置四个垫块主体;
S5:在垫块主体安放位置进行标高粗找准,并根据标高数据进行模具的制作,每个模具长宽尺寸为150mm*150mm高由标高数据得来;
S6:将制作好的模具放入基坑内,并在模具上方覆盖一块170mm*100mm*4mm的玻璃片,通过双面胶就进行固定,在玻璃上方进行一次标高精找准,并预留倾倒口;
S7:浇筑前将基础混凝土清理干净,然后洒水浸泡24h以上;
S8:搅拌灌浆料,水混比:3.75L水/25Kg粉料,采用手提式搅拌机搅拌2-4min,静置消除气泡,再缓慢倒入模具,倾倒时采用倾倒槽;
S9:倾倒前,在模具与混凝土接触的外表面敷水泥砂浆做好防漏将工作;
S10:灌浆料倾倒分两次进行,期间间隔2-4min;
S11:倾倒结束后,温度控制在10-35℃,保持一天,24h后需拆除模具;
S12:将暴露在空气中的水泥垫块用湿布或湿海绵进行包裹,并时刻保持周围潮湿,对垫块主体进行养护,保证其达到特定强度;
S13:保养7天后,即可达到预定强度,可对其进行标高复测,误差不超过±2mm。
优选的,所述S8中搅拌灌浆料分为以下步骤:
S8.1:选用饮用级别的纯净水倒入搅拌桶中,初始温度保存在10℃-35℃之间,在搅拌机工作的同时,一点点的把水泥倒入桶中,不可一次全部倒入;
S8.2:均匀并连续搅拌至浆料中无结块后,在搅拌1.5min至均匀;
S8.3:在水泥搅拌均匀后再继续搅拌30秒,期间将剩余的水缓慢加入桶中,搅拌机进行开、关变换,用以排除水泥中的空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州工程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州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65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