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发动机的辅机支承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87806.3 | 申请日: | 201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53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户田忠知;难波诚治;古谷雅之;上村圭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B67/06 | 分类号: | F02B67/06 |
代理公司: | 31300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煜 |
地址: | 日本国广岛县***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发动机 支承 构造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用发动机的辅机支承构造,其抑制无接头传动带发出咯哒声以及实现对发动机辅机进行的定位的稳定化,并确保碰撞变形量。车辆用发动机的辅机支承构造具备设置在交流发电机上的辅机侧支承部和设置在发动机主体上的发动机侧支承部,发动机侧支承部具有:轴孔,螺栓插入到该轴孔中;长孔,其位于比轴孔更靠近发动机主体侧的位置上且沿水平方向延伸;以及被夹部,其设置在轴孔与长孔之间且限制螺栓的移动,在朝向发动机主体的方向上的外力作用到交流发电机上时,在该外力超过了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发动机侧支承部解除由被夹部发挥的限制作用来将螺栓从轴孔引向长孔。
技术领域
这里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发动机的辅机支承构造。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车辆用发动机的辅机支承构造。具体而言,在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所述的一对支承部,上述的一对支承部作为发动机辅机的安装装置设置在发动机主体(内燃机)上且沿上下方向排列配置。在上述的支承部之中,位于下侧的一个支承部与销轴枢接,在位于上侧的另一个支承部的以销轴为中心的圆弧状长槽孔内插入有螺栓。根据所述专利文献1,在规定的外力向朝着发动机主体的方向作用到发动机辅机上时,螺栓沿着长槽孔移动,由此整个发动机辅机向接近发动机主体的方向移动。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7-2181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作为用于吸收作用到车辆上的碰撞负荷的方案,期望确保所谓的碰撞变形量。要确保碰撞变形量,可以考虑如所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在碰撞负荷施加到发动机辅机上时,使整个发动机辅机向接近发动机主体的方向移动。
但是,在所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构成方式下,例如在被所述安装装置支承住的发动机辅机的上方安装了其它发动机辅机的情况下,具备长槽孔的支承部位于两个发动机辅机之间,因此,发动机辅机彼此之间的间隔会在上下方向上增大,增大的量与该长槽孔以圆弧状弯曲的量相对应。这样一来,例如在给两个发动机辅机缠绕了共用传动带(无接头传动带)时,该传动带会发出咯哒声,从而可能会导致出现异常声音。
而且,在所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构成方式下,螺栓只不过是插入在长槽孔内,因此在装配发动机的工序中缠绕了无接头传动带时,螺栓会因该无接头传动带的张力而无意中移动,从而还存在可能会使对发动机辅机进行的定位产生偏差的忧虑。上述的偏差在实现产品品质的均匀化的方面是并不优选的。
这里所公开的技术是鉴于所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车辆用发动机的辅机支承构造中,抑制无接头传动带发出咯哒声,以及实现对发动机辅机进行的定位的稳定化,并且确保碰撞变形量。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这里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发动机的辅机支承构造,所述车辆用发动机具备:发动机主体,所述发动机主体搭载在车辆上;以及发动机辅机,所述发动机辅机沿着位于所述发动机主体的一侧的外表面配置,所述车辆用发动机的辅机支承构造的特征在于:具备:一对辅机侧支承部,一对所述辅机侧支承部设置在所述发动机辅机上;以及一对发动机侧支承部,一对所述发动机侧支承部设置在所述发动机主体上并且配置在与所述辅机侧支承部分别对应的部位上,所述发动机辅机构成为:通过共用的支承轴固定在所述发动机主体上,所述共用的支承轴插入到所述辅机侧支承部和与该辅机侧支承部对应的所述发动机侧支承部两者中。
在所述辅机侧支承部上分别设置有轴孔,所述支承轴插入到所述轴孔中,并且,在所述发动机侧支承部上沿着近似水平方向分别排列布置有:轴孔,所述支承轴插入到所述轴孔中;长孔,所述长孔在近似水平方向上与所述轴孔相邻并且穿孔设置在比所述轴孔更靠近所述发动机主体侧的位置上,所述长孔沿着近似水平方向延伸;以及被夹部,所述被夹部设置在所述轴孔与所述长孔之间,并且所述被夹部形成为限制所述支承轴向所述发动机主体侧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78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