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收放式艏舵的操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90342.1 | 申请日: | 2017-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11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岳彩锐;陈俊杰;马德森;赵国平;赵天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G8/20 | 分类号: | B63G8/20;B63G8/18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范晓毅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收放式艏舵 操纵 装置 | ||
1.一种可收放式艏舵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舵装置(100)、左收放舵装置(200)和右收放舵装置(300);其中,所述左收放舵装置(200)和右收放舵装置(300)对称设置在所述转舵装置(100)的左右两侧;
其中,
所述转舵装置(100),包括:转舵舵机(1)、转舵摇臂(41)、回转轴(42)、过渡摇臂(43)、连杆(44)、转舵轴摇臂(45)、转舵轴(46)、左滑座(61)、左弧形导轨(62)、右滑座(63)和右弧形导轨(64);
所述转舵舵机(1)与所述转舵摇臂(41)连接;
所述过渡摇臂(43)和所述转舵摇臂(41)平行设置,并通过垂直于所述过渡摇臂(43)和所述转舵摇臂(41)的回转轴(42)连接;
所述连杆(44)的一端与所述过渡摇臂(43)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转舵轴摇臂(45)铰接;
所述转舵轴摇臂(45)设置在所述转舵轴(46)的中间,与所述转舵轴(46)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转舵轴(46)穿过所述转舵轴摇臂(45)的中心孔;
所述左滑座(61)和右滑座(63)分别设置在所述转舵轴(46)的两端;
左弧形导轨(62)和右弧形导轨(64)以所述转舵轴摇臂(45)为中心左右对称设置;其中,左弧形导轨(62)与左滑座(61)连接;右弧形导轨(64)与右滑座(63)连接;
所述左收放舵装置(200)通过所述左滑座(61)与所述转舵装置(100)连接;其中,所述左收放舵装置(200)可绕所述左弧形导轨(62)呈90°转动;
所述右收放舵装置(300)通过所述右滑座(63)与所述转舵装置(100)连接;其中,所述右收放舵装置(300)可绕所述右弧形导轨(64)呈90°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放式艏舵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舵装置(100),还包括:左支座(47)和右支座(48);
所述左支座(47)和右支座(48)以所述转舵轴摇臂(45)为中心左右对称设置,并与所述转舵轴(46)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转舵轴(46)穿过左支座(47)和右支座(48)的中心孔,用于支撑所述转舵装置(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放式艏舵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舵舵机(1)通过法兰与水下潜器的耐压壳体通过螺栓连接;
其中,所述转舵舵机(1)的直线运动可带动转舵摇臂(41)的转动,进而带动回转轴(42)轴向转动;回转轴(42)的轴向转动带动过渡摇臂(43)的转动,过渡摇臂(43)的转动力经所述连杆(44)传递至转舵轴摇臂(45),带动转舵轴摇臂(45)的转动;转舵轴摇臂(45)的转动带动转舵轴(46)的转动;转舵轴(46)的转动带动两侧连接的左收放舵装置(200)和右收放舵装置(300)绕X轴转动,实现转舵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放式艏舵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收放舵装置(200),包括:左回转舵机(2)、左收放轴摇臂(51)、左收放转轴(52)、左舵杆(53)和左舵叶(54);
所述左舵杆(53)的一端与左舵叶(54)连接,另一端与左滑座(61)连接;
所述左收放转轴(52)位于所述左舵叶(54)和左滑座(61)之间;其中,所述左舵杆(53)穿过所述左收放转轴(52)的中心孔;
所述左收放转轴(52)通过所述左收放轴摇臂(51)上的安装孔与所述左收放轴摇臂(51)连接;其中,所述左收放轴摇臂(51)上的安装孔与所述左收放转轴(52)的轴线同轴;
左收放轴摇臂(51)与左回转舵机(2)连接;所述左回转舵机(2)的轴线与所述左收放轴摇臂(51)上的安装孔的轴线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收放式艏舵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回转舵机(2)通过法兰与水下潜器的耐压壳体通过螺栓连接;
其中,所述左回转舵机(2)的直线运动带动左收放轴摇臂(51)的转动,进而带动左收放转轴(52)绕轴向转动,左收放转轴(52)的轴向转动带动左舵杆(53)和左滑座(61)一起沿左弧形导轨(62)呈90°转动,实现回舵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未经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9034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高浓度在线除尘器
- 下一篇:深海潜艇与潜艇救援补给的连通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