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收放式艏舵的操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90342.1 | 申请日: | 2017-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11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岳彩锐;陈俊杰;马德森;赵国平;赵天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G8/20 | 分类号: | B63G8/20;B63G8/18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范晓毅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收放式艏舵 操纵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收放式艏舵的操纵装置,包括:转舵装置、左收放舵装置和右收放舵装置;转舵装置包括:转舵舵机、转舵摇臂、回转轴、过渡摇臂、连杆、转舵轴摇臂、转舵轴、左滑座、左弧形导轨、右滑座和右弧形导轨;转舵舵机与转舵摇臂连接;过渡摇臂和转舵摇臂通过回转轴连接;连杆的两端分别与过渡摇臂和转舵轴摇臂铰接;转舵轴摇臂设置在转舵轴中间,与转舵轴固定连接;左滑座和右滑座分别设置在转舵轴的两端;左弧形导轨和右弧形导轨对称设置;左、右收放舵装置分别通过左、右滑座与转舵装置连接,可分别绕左、右弧形导轨呈90°转动。本发明采用多机构交汇设计,在有限空间内优化机构各连杆和摇臂关系,提高了水下潜器整体的操纵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下潜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收放式艏舵的操纵装置。
背景技术
艏舵位于水下潜器首部,可分为固定式和可收放式两种,固定式与现役型号的围壳舵相似;收放式装置较复杂,为了避免水下潜器横靠码头时造成舵的损坏,可以设计成可收折式,以较大的展弦比布置在艏部载重水线以上的上层建筑空间内。设置艏水平舵的原因是能够独立控制纵倾和下潜深度,特别是在发生尾舵卡舵的紧急情况,艏舵的这种优点更为明显。但是艏舵也有明显的缺陷,由于艏部有效空间较小,可收折式的艏舵在布置上与其他设备容易产生矛盾。国内对艏舵装置研究较少,且由于在现役型号中的应用较少,装置的研究较落后,设计经验缺乏,急需开展此项技术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收放式艏舵的操纵装置,提高了水下潜器整体的操纵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收放式艏舵的操纵装置,包括:转舵装置(100)、左收放舵装置(200)和右收放舵装置(300);其中,所述左收放舵装置(200)和右收放舵装置(300)对称设置在所述转舵装置(100)的左右两侧;
其中,
所述转舵装置(100),包括:转舵舵机(1)、转舵摇臂(41)、回转轴(42)、过渡摇臂(43)、连杆(44)、转舵轴摇臂(45)、转舵轴(46)、左滑座(61)、左弧形导轨(62)、右滑座(63)和右弧形导轨(64);
所述转舵舵机(1)与所述转舵摇臂(41)连接;
所述过渡摇臂(43)和所述转舵摇臂(41)平行设置,并通过垂直于所述过渡摇臂(43)和所述转舵摇臂(41)所在平面的回转轴(42)连接;
所述连杆(44)的一端与所述过渡摇臂(43)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转舵轴摇臂(45)铰接;
所述转舵轴摇臂(45)设置在所述转舵轴(46)的中间,与所述转舵轴(46)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转舵轴(46)穿过所述转舵轴摇臂(45)的中心孔;
所述左滑座(61)和右滑座(63)分别设置在所述转舵轴(46)的两端;
左弧形导轨(62)和右弧形导轨(64)以所述转舵轴摇臂(45)为中心左右对称设置;其中,左弧形导轨(62)与左滑座(61)连接;右弧形导轨(64)与右滑座(63)连接;
所述左收放舵装置(200)通过所述左滑座(61)与所述转舵装置(100)连接;其中,所述左收放舵装置(200)可绕所述左弧形导轨(62)呈90°转动;
所述右收放舵装置(300)通过所述右滑座(63)与所述转舵装置(100)连接;其中,所述右收放舵装置(300)可绕所述右弧形导轨(64)呈90°转动。
在上述可收放式艏舵的操纵装置中,所述转舵装置(100),还包括:左支座(47)和右支座(4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未经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903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高浓度在线除尘器
- 下一篇:深海潜艇与潜艇救援补给的连通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