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花香型红茶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17552.5 | 申请日: | 2017-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5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赵旭东;鄢明科;杨秀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怡壶春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7 | 代理人: | 蒙捷 |
地址: | 5641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花 香型 红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的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花香型红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起源于中国,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
红茶的药用价值很丰富,红茶中的咖啡碱和芳香物质在共同作用下,可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提高肾小球的过滤率,扩张肾微血管,抑制肾小管对水的吸收,于是可以促成尿量增加;研究发现,茶叶中含有儿茶素,儿茶素类能与单细胞的细菌结合,使蛋白质凝固沉淀,借此抑制和消灭病原菌。除此之外,红茶还具有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生津清热等功效。
传统的红茶制作方法包括的步骤是:(1)萎凋,使鲜茶叶经过一段时间的失水变得蔫萎;(2)揉捻,萎凋的茶叶经过揉戳后,茶叶细胞被破坏,便于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3)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经过发酵,叶色由绿变红,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4)干燥,是将发酵好的茶胚采用高温烘焙,迅速蒸发水分,防止发霉变质,此过程中还可以钝化酶的活性,停止发酵。传统方法制作的红茶具有特殊的茶香味,但是茶味过于浓郁,没有清香味,而且口感苦涩味较重,因此对于大部分年轻人而言不太喜欢这样的口感和气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花香型红茶的加工方法,以获得一种伴有清新花香气味的红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花香型红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茶青:选取5~6月的一芽二叶或者一芽三叶的鲜茶叶;
步骤二、晒青:在下午四点以后,将鲜茶叶摊放在茶筛上晾晒30~50min,摊放厚度为3~5cm;
步骤三、摇青:将晒青后的茶叶置于摇青机中;第一次摇青3~4min后,取出晾青8~10min;第二次摇青5~6min后,取出晒青20~25min;第三次摇青10~15min后,取出晒青30~40min;得到摇青叶;
步骤四、萎凋:将摇青叶放入萎凋槽中进行前期和后期萎凋,前期萎凋向萎凋槽中鼓入热风,控制萎凋槽的温度在28~30℃,5.5~7h后进行后期萎凋,后期萎凋的时间为10~15min,向萎凋槽中鼓入冷风,控制萎凋槽内的温度≤25℃;
步骤五、揉捻、解块:将茶叶投入揉捻机中,揉捻70min后停止,然后分散茶叶;
步骤六、发酵:采用箱式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置于发酵箱中,茶叶的摊放厚度为8~10cm,进行三个阶段的发酵;第一阶段:温度为35~38℃,时间为4~5min;第二阶段:温度为25~28℃,时间为2.5~3h;第三阶段:温度为20~25℃,时间为1~2h;
步骤七、烘干:将茶叶置于烘干机中加热烘干,烘至茶叶的含水量为10~15%。
本方案在下午四点以后对鲜茶叶进行晒青,此时的阳光温度相对正午时候的低,且光线较为发散,能够避免强烈的阳光照射导致茶叶灼伤,避免其中的成分发生变化。利用此时的阳光进行晒青,可以使鲜茶叶的水分均衡缓慢的的散失,并逐渐散发出鲜茶叶的清香气味。在摇青时,分三次进行摇青,每一次的摇青和晒青的时间逐渐延长,摇青的力度和程度逐渐加强,这样的摇青方式能够使茶叶的叶缘有一定程度的破裂,而且不至于破裂过度表现出稀软而发生氧化,进一步促进茶叶的清香气味散发出来,还确保香气纯正。茶叶在摇青机中摇动,主要是让茶叶之相互摩擦,擦破叶缘细胞,加速酶促氧化,促进茶青的走水,使之与叶子里面的有效物质结合,转化成更高更浓的香味物质,同时水分的蒸发和运转,有利于香气、滋味的转换,这也是花香型茶香气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摇青适度的叶子:叶缘呈朱砂红色,叶面凸起分呈黄绿色,叶缘背卷,从叶背看呈汤匙状,发出兰花香,叶张出现青蒂绿腹红边,稍有光泽,叶缘鲜红度充足,梗表皮显有皱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方法制得的红茶外形条索紧结匀整,色泽乌黑油润带毫,香气浓郁花香明显,滋味鲜醇爽滑,汤色红艳明亮,碗沿带金圈叶底肥嫩红亮。
以下是对基础技术方案的优化:
优化方案一:步骤四中,萎凋槽的深度为20~25cm,槽底的表面积为6~7㎡。
优化方案二,基于优化方案一:步骤四中前期萎凋的时间为6h。
优化方案三,基于优化方案二:揉捻时压力控制为:不加压揉捻4~5min,下压8cm后再揉捻8~10min,上升3cm后揉捻8~10min,再上升3cm后揉捻13~15min,再下压4cm揉捻18~22min,再上升2cm揉捻8~1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怡壶春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怡壶春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75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