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化学催化氧化合成3-巯基吲哚类化合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25189.1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00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李美超;沈振陆;陈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09/04 | 分类号: | C07D209/04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6 | 代理人: | 朱枫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化学 催化 氧化 合成 巯基 吲哚 化合物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化学催化氧化合成3‑巯基吲哚类化合物的方法,采用三电极体系,阴极和阳极均为石墨电极,以0.1mol/L的硝酸银乙腈溶液作为参比电极;在四氟硼酸钠乙腈溶液中,加入吲哚类化合物、二硫醚和碘化钾,在温度45~75℃、0.2~0.6V的恒压条件下搅拌电解反应3~24h后,反应液经后处理得到产物3‑巯基吲哚类化合物。本发明所述的合成方法,操作简便安全,产物3‑巯基吲哚类化合物收率高;反应条件比较温和;使用了清洁的电能为氧化还原剂,大大降低了环境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化学催化氧化合成3-巯基吲哚类化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3-巯基吲哚类化合物具有非常好的生物活性,在药物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在治疗癌症、HIV、过敏、心脏病、细菌感染等方面的显著治疗效果备受关注。过去十几年,合成3-巯基吲哚类化合物的策略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环化反应制备3-巯基吲哚类化合物;另一种是通过吲哚类化合物与含硫的亲核试剂反应合成3-巯基吲哚类化合物。
在使用含硫的亲核试剂与吲哚类化合物反应合成3-巯基吲哚类化合物时,主要的硫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N-芳硫化的邻苯二甲酰亚胺;(2)亚磺酸;(3)苯亚磺酸钠;(4)苯磺酰氯;(5)二硫醚;(6)硫醇。其中最常用且易得的是二硫醚和硫醇,但硫醇化合物一般有恶臭,对环境影响很大。此外,在含硫的亲核试剂与吲哚类化合物反应合成3-巯基吲哚类化合物的反应中,往往要用到过渡金属催化剂,或者化学计量的氧化剂,很多情况下还需要比较苛刻的反应条件,这些大大影响了其在实际生产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绿色化学的长足发展,电化学合成已经成为重要的绿色合成方法之一。在电化学条件下,所选用的氧化还原剂为电能,是清洁绿色的氧化还原剂。而且在电化学反应体系中未加入其他氧化剂,有利于产品的分离提纯。文献(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2017,56:3009-3013)报道了以吲哚类化合物和硫醇为原料,经直接电化学合成3-巯基吲哚类化合物的方法。但反应需在较高的电位下进行,这样容易引起吲哚类化合物的电聚合以及硫醇的过氧化;且脂肪族硫醇作底物时反应基本不进行;此外,硫醇用量需为吲哚类底物的两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吲哚类化合物和二硫醚为原料,通过电催化氧化反应制备3-巯基吲哚类化合物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化学催化氧化合成3-巯基吲哚类化合物的方法,采用三电极体系,阴极和阳极均为石墨电极,以0.1mol/L的硝酸银乙腈溶液作为参比电极;其特征在于:在四氟硼酸钠乙腈溶液中,加入吲哚类化合物、二硫醚和碘化钾,在温度45~75℃、0.2~0.6V的恒压条件下搅拌电解反应3~24h后,反应液经后处理得到产物3-巯基吲哚类化合物。
所述反应底物吲哚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II)所示,所述反应底物二硫醚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III),得到的产物结构式如式(I)所示;
式(I)和式(II)中,R1为H或C1~C4烷基,优选R1为H或甲基;R2为H、C1~C4烷基、苯基或取代苯基,优选R2为H、甲基或苯基;R3为为H、F、Cl、Br、NO2、C1~C4烷基或C1~C2烷氧基,优选R1为H、Br、甲基或甲氧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51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