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边坡支护结构及边坡支挡排水一体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28674.4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05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赵行立;赵剑;黄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百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5/74;E02D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杨春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桩基 加筋土 边坡支护结构 岩土层 土层 边坡 一体化系统 支护 压实 变形 排水 承载 稳定支撑结构 抗剪承载力 隔挡组件 结构变形 抗震性能 压紧固定 支撑基座 组件固定 大刚度 支撑边 对边 抗弯 坡体 埋设 阻挡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及边坡支挡排水一体化系统,其中,边坡支护结构包括:埋设于边坡的岩土层以作为支撑基座的桩基组件;承载于所述桩基组件并通过压实土层压紧固定于岩土层、用于支撑边坡的坡体的柔性加筋土组件;以及,承载于所述桩基组件用于阻挡所述柔性加筋土组件和所述压实土层下滑的隔挡组件。桩基组件具有较大刚度,且抗弯、抗剪承载力大,能承受较大的载荷,结构变形小,因此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柔性加筋土组件具有较强的弹性和韧性,能适应较大的变形,抗震性能也较佳;在支护的过程中,桩基组件固定在岩土层上并形成呈稳定支撑结构,而柔性加筋土组件能适应土层而发生适应性的变形,从而对边坡形成稳定牢固的支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边坡支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及边坡支挡排水一体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程建设的高速发展及工程用地的日益紧张,在公路、铁路、水利、市政及住宅小区的开发建设中,都不可避免地遇到大量的高填方垂直边坡,且通常垂直支护的高度在15m以上。
高填方垂直边坡不但安全风险高,而且建造成本大,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的规定,重力式挡墙适应于高度10m以下及坡顶无重要建筑物的边坡;钢筋混凝土扶壁式挡墙的支挡高度也不宜超过10m;格构式锚杆挡墙的高度不宜超过15m且较适用于挖方边坡,不适应于垂直式的填方边坡;规范中能用于超过15m的垂直高填方边坡的为锚拉桩板式挡墙。
在锚拉桩板式挡墙中,通过锚索将支护结构拉紧以实现稳固支撑,由于锚索大部分是在填土中施工,受施工条件及岩土条件的影响,锚索易受岩土腐蚀而降低结构强度,同时,高填方边坡的岩土条件无法提供锚索足够的锚固力,从而易造成锚索的长期蠕变导致支护结构位移变形过大,难以满足工程长期安全的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及边坡支挡排水一体化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支护结构支护强度不足的缺点。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包括:
埋设于边坡的岩土层以作为支撑基座的桩基组件;
承载于所述桩基组件并通过压实土层压紧固定于岩土层、用于支撑边坡的坡体的柔性加筋土组件;以及,
承载于所述桩基组件用于阻挡所述柔性加筋土组件和所述压实土层下滑的隔挡组件。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桩基组件作为基础的支撑结构,其具有较大刚度,且抗弯、抗剪承载力大,能承受较大的载荷,结构变形小,因此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柔性加筋土组件具有较强的弹性和韧性,能适应较大的变形,抗震性能也较佳,而隔挡组件将压实土层和柔性加筋土组件阻挡,使得桩基组件和柔性加筋土组件有机的结合形成稳定的支护结构;在支护的过程中,桩基组件固定在岩土层上并形成呈稳定支撑结构,而柔性加筋土组件能适应土层而发生适应性的变形,从而对边坡形成稳定牢固的支护。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桩基组件包括:
多根埋设于边坡的岩土层靠近坡底的一侧并沿坡体延伸方向排列的第一支撑桩;以及,
固定于相邻所述第一支撑桩之间的第一顶冠梁;
所述柔性加筋土组件包括:
垂直布置的多层具有弹性的加筋格栅层;以及,
填充在相邻所述加筋格栅层之间以压紧所述加筋格栅层的填充土层,所述压实土层填充于所述桩基组件和所述柔性加筋土组件与坡体之间形成的间隙处;
所述隔挡组件包括承载于相邻所述第一支撑桩之间、用于阻挡所述压实土层的第一隔挡部;以及,
承载于所述第一顶冠梁用于阻挡所述柔性加筋土组件的第二隔挡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百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百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86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