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竹林资源的综合利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33683.2 | 申请日: | 2017-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7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陈燕梅;元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古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G1/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林捷 |
地址: | 352262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竹林 资源 综合利用 方法 | ||
1.一种竹林资源的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一、原料处理
(1)笋加工下脚料处理方法:将新鲜笋头、笋皮和笋壳短时间烘干后,粉碎成粒度20-100目颗粒;
(2)竹加工废料处理方法:竹粉、竹屑直接使用,竹节需粉碎成20-100目颗粒;
二、银耳栽培
(1)菌种的繁育:
a.选取子实体形态为牡丹花形、耳片肥厚、色泽鲜白、无病虫害感染的理想耳朵,做为分离材料,用纯净水或无菌水多次漂洗后吸干水分;
b.将分离材料接种至培养基,在25℃下培养7-10天,直至培养基上出现白色粒状菌丝团,将菌丝团勾出,接入PDA培养基上,置于23-25℃的恒温箱内培养7-10天;
c.采用斜面试管交合培育法,选择菌丝走势良好,爬壁力强,舒展雄壮的银耳菌丝与培育好的香灰菌丝在试管培养基中交合培养成母种,二者交合后,香灰菌丝呈黑色且布满试管内全部培养基,而银耳纯白菌丝的接种块上出现黄红色水珠即为成功,再扩大培养成为栽培种;
(2)袋栽银耳栽培:
a.培养料配方:笋加工下脚料20-30wt%、竹加工下脚料50-60wt%、麦麸10%、豆粕或花生粕3-5wt%、动物蛋白0.5-1wt%,石膏1wt%;
b.将石膏加水溶解后,喷洒于拌料上;充分搅拌均匀后,加水至湿度60-65%,发酵5-8小时;
c. 将所得的培养料装袋,压实口,每个菌袋扎孔,贴上胶布;
(3)灭菌接种:将菌袋进行高温高压灭菌24小时,冷却至30℃以下,进行接种;
(4)气调培养:菌袋接种成功后,将菌棒转移至气调培育房;
(5)出耳、菌袋回收:银耳培养完成后,出耳采收,废弃的菌袋培养料作为肥料投入竹林下竹荪栽培;
三、竹林下竹荪栽培
(1)堆料:
采用以下原料作为培养料组分,按重量分数计,包括银耳菌袋废料20-30wt%、处理过的笋、竹加工废料60-70wt%, 尿素或动物粪便3-10wt%,磷 酸 钙3-5wt% ,石膏0.5-1wt%;
具体配料过程为:将土壤和培养料pH值调至6;将银耳菌棒废料与笋、竹加工废料搅拌均匀后,洒水,保持湿度为60-70%,采用一层废料、一层尿素或动物粪便,然后再撒上一层磷酸钙和石膏,建成长方形的堆,为保持发酵彻底,采用薄膜覆盖;当料堆发酵至65℃时,掀开薄膜,进行第一次翻堆;然后,每隔8-10天翻堆一次,翻堆3-5次,直至堆料呈现黑褐色;堆料过程中,如发现氨水味道较浓时,应增加翻堆次数;
(2)整畦接种:
在3月份,竹笋采摘后,提取翻晒、消毒场地、平地整畦,3月份开始根据竹林空隙分布建洼床,深25cm,宽50cm,长度根据竹林空间分布安排,按照顺坡方法开好排水沟;将堆料挑至竹林下种植地,堆料铺放前控制含水量为60~70%;铺上一层8~10cm的发酵堆料,然后铺上一层竹荪栽培种;继续铺上一层8~10cm的发酵堆料,然后铺上一层竹荪栽培种;再铺上8~10cm的发酵堆料,然后铺上一层竹荪栽培种;播种后用笋、竹加工废料覆盖碎土,厚度为3~5cm;再盖一层薄膜保温保湿;
(3)发菌管理:
播种后每天揭膜通风30分钟,喷雾保湿,培育30天,菌丝爬上堆料,然后把覆盖的薄膜去掉;出菇期间需要控制堆料的含水量。
(4)采收:
当子实体完全成熟,菌裙完全张开,孢子液尚未流下时既可采收,采收时用小刀割断菌索,切忌用手向上拉断,以避免损坏尚未成熟的菌蕾和菌蛋,然后摘除菌盖和菌托,不要将菇损坏,及时在篾筛上摆放好;
四、竹林下七叶一枝花栽培
(1)整畦:10月份后竹荪基本采摘结束,保持整畦土壤不变,将畦边杂草和土壤规整,覆盖在畦上,利于土壤进一步腐质化,至来年的3月份,将整畦土壤进行翻堆,使其质地疏松,具有较好保水性、透水性,并撒上钙肥、磷肥;
(2)种苗移栽:每年3~4月将育好的种苗胚芽向上,胚根向下,盖土后,厚度为1.5cm,再在畦面覆盖稻草,厚度以不露土为宜,七叶一枝花种植面积要小于竹林的林地面积;
(3)田间管理:每年5月~6月以及在6~7月份生长高峰期各施肥追肥1次,出苗后要保持土壤湿润,干燥季节每天浇水一次,高温季节要注意遮阴,必要时需要浇水降温,控制温度为30℃之内;
(4)采收处理:
以七叶一枝花块茎种植的3年后采收块茎入药;秋季倒苗前后,即11-12月至翌年3月以前均可收获;块茎大多生长在表土层,容易采挖,但要注意保持块茎完整;先割除茎叶,然后用锄头从侧面开挖,挖出块茎,抖落泥土,清水刷洗干净后,趁鲜切片,片厚2-3mm,晒干;阴天可用30℃微火烘干;
(5)摘后处理:
七叶一枝花采摘后,将土壤摊平,撒上适量生石灰,间隔7天后,再洒一次生石灰,进行杀菌消毒,至次年3月份,将发酵好的堆料进行整畦,然后重复竹荪栽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古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古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3368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