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铅酸蓄电池报废湿板回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54793.7 | 申请日: | 201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87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吴亮;张绍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超威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54 | 分类号: | H01M10/54;H01M4/68;H01M4/66;H01M4/57;H01M10/12;C22B7/00;C22B13/00;C25D11/34 |
代理公司: | 33109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尉伟敏<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313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报废 湿板回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报废湿板回用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板栅与铅膏的分离、表面处理、回收的铅膏分步处理、电池组装。本发明能把生产过程中报废的湿板达到100%的高效利用,制备成成品电池;还能确定过程中铅膏的有效成分,提高添加回用粉的铅蓄电池之间的一致性;通过表面处理的板栅具有很高的导电性,并能有效抑制循环后期板栅腐蚀造成活物与板栅的接触电阻,使反应能迅速的进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铅酸电池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报废湿板回用方法。
背景技术
国家对环境保护和劳动防护的政策不断出台,意味着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生产工艺的制定应符合环境友好的要求。铅酸电池在大量使用的同时,电池的回收利用成为各国政府及广大用户关心的焦点问题,在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和回收都有着严格的制度规定。政府鼓励企业发展新技术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或者提高废旧电池的利用。而在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或者原料能在过程中回收利用,能有效地减轻铅回收压力,提高对环境的保护能力。
铅酸蓄电池生产中,极板将经涂板、淋酸固化等阶段。例如在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铅泥回收利用方法,其公开号为CN 103647116A,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回收铅泥:将通过压滤机分离的铅泥装入料桶内;(2)干燥:将装入铅泥的料桶放入固化室内进行干燥,使料桶内铅泥的含水量小于3%;(3)打磨、过筛:将上述固化后的铅泥通过研磨机进行打磨,然后过80目的筛子;(4)回收:将上述研磨后的铅粉重新输送给和膏机回收使用。该方法可以解决铅泥的回收应用,但过程中的物质成分不了解,容易影响生产电池的一致性,并且处理时间较长,一般的蓄电池厂家基本不能够100%实现循环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铅酸蓄电池报废湿板的回收再利用不彻底,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报废湿板回用方法,采用回用粉和回用导电板栅制备的高容量电池,能达到现有电池使用寿命和放电容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铅酸蓄电池报废湿板回用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板栅与铅膏的分离:湿板冲刷,进行板栅与铅膏的分离;
(2)表面处理:极板板栅按完整度分类后表面处理,所述表面处理包含两步:先采用化学腐蚀对极板表面的氧化铅膜处理,再对极板板栅表面镀层处理;
(3)回收的铅膏分步处理:从铅膏中得到铅泥,将铅泥过筛处理,过筛的小颗粒物质作一次回用粉,将过筛后遗留的大颗粒物质制备成四碱式硫酸铅,作二次回用粉;
(4)电池组装:向氧化铅铅粉中添加回用粉制备成电池铅膏,与回收表面处理的极板板栅组装成电池。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氧化铅膜处理过程采用碱溶液作清洗液,水浴加热到65℃~80℃,超声清洗0.5h~4h;所述碱溶液为溶度为30~40g/L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
作为优选,步骤(2)中,镀层处理后在极板板栅表面镀上导电涂层,所述导电涂层由π型-共轭氧化还原聚合物、单壁碳纳米管与聚苯乙烯磺酸盐制备得到。聚苯乙烯磺酸材料具有高电导率、高机械强度、优越的耐腐蚀稳定性等特点,因此作为铅酸蓄电池板栅涂层时,能够起到传输电子的作用,同时能够保护板栅,防止板栅在铅酸蓄电池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的腐蚀现象发生。而在其中掺杂π型-共轭氧化还原聚合物能够有效地抑制循环后期板栅腐蚀造成活物与板栅的接触电阻,使反应能迅速的进行。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涂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π型-共轭氧化还原聚合物、聚苯乙烯磺酸盐溶于有机溶剂中,进行高压分散处理得到聚合物分散液,再于85~95℃的条件下搅拌3~5小时后,洗涤干燥得固体产物;
b.将步骤a中所述的固体产物与单壁碳纳米管和添加剂混合均匀,得到聚合物分散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超威电源有限公司,未经超威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547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