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芯盖膜入钢壳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61454.1 | 申请日: | 201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57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伍建武;邓祥;陈志强;刘建华;刘金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147 | 分类号: | H01M50/147;H01M6/14;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叶敏明 |
地址: | 516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芯盖膜入钢壳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芯盖膜入钢壳系统,包括:钢壳运输流水线、盖膜运输转盘、盖膜冲裁装置、盖膜上料机械手、盖膜入钢壳装置。盖膜运输转盘上开设有盖膜下压通孔,盖膜下压通孔内形成圆环状的盖膜承载座;盖膜冲裁装置包括盖膜放卷轮、冲裁机构、盖膜收卷轮;盖膜上料机械手包括盖膜升降旋转结构、盖膜真空吸嘴;盖膜入钢壳装置包括:盖膜入钢壳升降结构、盖膜入钢壳插入杆,盖膜入钢壳升降结构驱动盖膜入钢壳插入杆升降运动,以使得盖膜入钢壳插入杆穿设于盖膜下压通孔到达钢壳固定治具。本发明的电芯盖膜入钢壳系统,对盖膜进行冲裁,对盖膜进行上料,将盖膜插入于钢壳内并放置于正极颗粒的上层,从而提高电池的机械自动化生产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机械自动化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芯盖膜入钢壳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机械自动化生产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并逐渐代替传统的手工劳动,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源。因此,电池生产制造企业也需要与时俱进,通过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机械自动化生产,从而提高企业的“智造”水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如图1所示,其为一种电芯半成品10的剖视图。电芯半成品10包括:钢壳11、收容于并贴合于钢壳11内侧壁的锂片12、收容于钢壳11内并与锂片12贴合的边膜13、注入于钢壳11中并收容于边膜13内的正极颗粒14。
在将正极颗粒14注入于钢壳11内,还需要在正极颗粒14的上层放置一片盖膜15。
如何对盖膜15进行冲裁,如何对盖膜15进行上料,如何将盖膜15插入于钢壳11内并放置于正极颗粒14的上层,从而提高电池的机械自动化生产水平,这是企业的研发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电芯盖膜入钢壳系统,对盖膜进行冲裁,对盖膜进行上料,将盖膜插入于钢壳内并放置于正极颗粒的上层,从而提高电池的机械自动化生产水平。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芯盖膜入钢壳系统,用于将盖膜插入于钢壳内部,包括:用于对钢壳进行运输的钢壳运输流水线、用于对盖膜进行运输的盖膜运输转盘、用于对盖膜进行冲裁的盖膜冲裁装置、用于将盖膜转移至所述运输转盘上的盖膜上料机械手、用于将盖膜插入钢壳内的盖膜入钢壳装置;
所述钢壳运输流水线由多个钢壳固定治具首尾依次连接形成;
所述盖膜运输转盘上开设有盖膜下压通孔,所述盖膜下压通孔内形成圆环状的盖膜承载座;
所述盖膜冲裁装置包括:用于对盖膜进行放卷的盖膜放卷轮、用于对盖膜进行冲裁的冲裁机构、用于对盖膜进行收卷的盖膜收卷轮;
所述盖膜上料机械手包括:盖膜升降旋转结构、盖膜真空吸嘴,所述盖膜升降旋转结构驱动所述盖膜真空吸嘴升降旋转运动于所述冲裁机构与所述盖膜承载座之间;
所述盖膜入钢壳装置包括:盖膜入钢壳升降结构、盖膜入钢壳插入杆,所述盖膜入钢壳升降结构驱动所述盖膜入钢壳插入杆升降运动,以使得所述盖膜入钢壳插入杆穿设于所述盖膜下压通孔到达所述钢壳固定治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壳运输流水线位于所述盖膜运输转盘的下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膜运输转盘上开设有多个所述盖膜下压通孔,多个所述盖膜下压通孔以所述盖膜运输转盘的转轴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膜下压通孔为圆形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冲裁机构包括:冲裁驱动部、冲裁动模、冲裁固定模,所述冲裁驱动部驱动所述冲裁动模作升降运动以远离或靠近所述冲裁固定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冲裁驱动部为气缸驱动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614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装置
- 下一篇:基于应力分析的高温管道系统的设计方法、高温管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