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位吡咯桥连的卟啉阵列及其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68068.5 | 申请日: | 2017-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4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宋建新;尹帮少;张森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87/22 | 分类号: | C07D487/22;C07D519/00;C09K11/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曾银凤,万志香 |
地址: | 410006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吡咯 卟啉 阵列 及其 合成 方法 | ||
1.一种具有式(I)所示结构的中位吡咯桥连的卟啉阵列:
其中,n大于或等于1。
2.一种具有式(II)所示结构的中位吡咯桥连的卟啉阵列:
其中,M为金属原子;n大于或等于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位吡咯桥连的卟啉阵列,其特征在于,式(I)中的n为1、2、3、4、5、6或7;式(II)中的n’为1、2、3、4、5、6或7,M为Ni或Zn。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中位吡咯桥连的卟啉阵列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化合物1与N-溴代琥珀酰亚胺反应得到化合物2和化合物3的混合物;
步骤b:化合物2和化合物3的混合物在催化剂以及碱的作用下与2,5-二硼代吡咯发生铃木偶联反应,得到所述式(I)化合物,其中,n为1或者2;
步骤c:步骤b中制备得到的所述式(I)化合物在碱的存在下与二碳酸二叔丁酯反应,得到式(III)化合物,其中,m为1或者2;
步骤d:步骤c中制备得到的式(III)化合物与N-溴代琥珀酰亚胺反应得到式(IV)化合物,其中,m’为1或者2;
步骤e:步骤d中制备得到的式(IV)化合物在催化剂以及碱的作用下与2,5-二硼代吡咯发生铃木偶联反应,得到式(III)化合物,其中,m为3、4或5;
步骤f:将步骤e中制备得到的式(III)化合物脱去Boc保护,得到所述式(I)化合物,其中,n为3、4或5;
步骤g:步骤b或者步骤f中制备得到的式(I)化合物与M(OAc)2·xH2O反应,得到所述式(II)化合物,其中n’为1、2、3、4或5;M(OAc)2·xH2O中的M是指金属原子,x为水合分子的数目;
以所述式(III)化合物为原料,重复步骤d、步骤e和步骤f,得到n为6或7的式(I)化合物,或者n大于7的式(I)化合物;再重复步骤g,得到n’为6或7的式(II)化合物,或者n’大于7的式(II)化合物;
反应路线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位吡咯桥连的卟啉阵列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和步骤e中所述催化剂为摩尔比为1:4的Pd2(dba)3和三苯基磷,所述碱为摩尔比为1:0.8-1.2的碳酸铯和氟化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位吡咯桥连的卟啉阵列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碱为4-二甲氨基吡啶。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中位吡咯桥连的卟啉阵列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和步骤d中的反应溶剂为三氯甲烷;及/或,步骤b和步骤e中的反应溶剂为甲苯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溶液;及/或,步骤c中的反应溶剂为四氢呋喃;步骤f中的反应溶剂为对二甲苯。
8.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中位吡咯桥连的卟啉阵列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和步骤d中的反应条件包括:在冰水浴条件下反应1-3小时;及/或,步骤b和步骤e中的反应条件包括:在惰性气体保护以及加热回流的条件下反应40-50小时;及/或,步骤c中的反应条件包括:在惰性气体保护以及室温条件下反应1-3小时;及/或,步骤f中的所述脱去Boc保护的方法包括:将式(III)化合物在溶剂中搅拌60-80小时,温度为130-150℃。
9.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中位吡咯桥连的卟啉阵列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化合物1与N-溴代琥珀酰亚胺的摩尔比为1:1-1.5,步骤d中所述式(III)化合物与N-溴代琥珀酰亚胺的摩尔比为1:0.8-1.2;及/或,步骤b中所述化合物2和化合物3的混合物、吡咯二硼、催化剂和碱的摩尔比:1.8-2.2:1:0.08-0.12:1.8-2.2,步骤e中所述式(IV)化合物、吡咯二硼、催化剂和碱的摩尔比:1.8-2.2:1:0.08-0.12:1.8-2.2;及/或,步骤c中所述式(I)化合物、碱和二碳酸二叔丁酯的摩尔比为1:1.2-1.8:8-12。
10.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中位吡咯桥连的卟啉阵列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当M为Zn时,步骤g包括:所述式(I)化合物与过量的Zn(OAc)2·2H2O在室温下搅拌反应10-14小时,得到所述式(II)化合物,所用反应溶剂为二氯甲烷和甲醇的混合溶液;当M为Ni时,步骤g包括:所述式(I)化合物与过量的Ni(OAc)2·4H2O回流反应20-28小时,得到所述式(II)化合物,所用反应溶剂为甲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师范大学,未经湖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6806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