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火花塞点燃式内燃机预混合压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68092.9 | 申请日: | 2017-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10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隆武强;礼博;田华;崔靖晨;陈雷;曹建林;肖鸽;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B1/10 | 分类号: | F02B1/10;F02M61/14;F02D41/40;F02D41/30;F02D41/00;F02D15/00 |
代理公司: | 大连星海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08 | 代理人: | 花向阳;杨翠翠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花塞 点燃 内燃机 混合 系统 | ||
一种火花塞点燃式内燃机预混合压燃系统,其属于内燃机燃烧技术领域。该燃烧系统采用高能火花塞点燃柴油、或者点燃柴油与其他燃料的混合物。作为预混合用燃料,在进气行程或者压缩行程喷射,使其在燃烧室内形成预混合气。采用不能让预混合气着火的有效压缩比,使缸内的预混合气不发生自燃;在压缩上止点附近,通过高能火花塞点火,点燃火花塞附近的混合气,使缸内温度和压力迅速升高,缸内其余预混合气达到自燃条件,发生大范围多点自燃,实现预混合气的快速燃烧;采用大的膨胀比,进一步提高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花塞点燃式内燃机预混合压燃系统,其属于内燃机燃烧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传统的柴油机属于非均质混合的扩散燃烧,存在着经济性和排放性、碳烟排放和NOx排放两对主要矛盾;而传统的汽油机热效率低。为此,自20世纪80年代前后,为了改善燃烧和降低排放,预混合压缩着火概念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但是,预混合压缩着火相位控制一直没有解决。
发明内容
为了有效控制内燃机预混合压缩着火相位,可以采用易于压燃的燃料引燃适合点燃的燃料。如:柴油引燃汽油、甲醇、柴汽油混合物等,。本发明基于高能火花塞点燃柴油,或者点燃柴油与其他燃料混合物时,气缸内温度和压力升高,预混合气大范围压缩着火的思想,提供一种火花塞点燃式内燃机预混合压燃系统,解决预混合压燃的着火相位控制问题,实现高效清洁的内燃机预混合压燃。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火花塞点燃式内燃机预混合压燃系统,它包括一个气缸盖、一个燃烧室、一个高能火花塞和一个安装在缸盖上的直喷喷油嘴,所述直喷喷油嘴在进气行程或者压缩行程向燃烧室内喷射燃料,形成混合气;内燃机采用不能让混合气着火的有效压缩比,保证燃烧室内的混合气不能被压燃;在压缩上止点附近,由高能火花塞点燃其附近的混合气,缸内温度和压力迅速升高,使得混合气达到自燃条件,混合气大范围多点自燃,实现快速燃烧;所述预混合用燃料为柴油,或柴油与一种或一种以上其他燃料的混合物,其他燃料为汽油、醇类、醚类、煤油,或蒸馏范围介于柴油与汽油之间的燃料。采用大的膨胀比,保证高热效率。
所述进气道内设置一个喷油嘴,用于喷射适合点燃燃料占比较高的混合燃料。
利用降低缸内燃烧温度、控制燃烧速率的废气再循环技术。
所述直喷喷油嘴采用实现混合气分层、控制燃烧速率的多次喷射。
所述直喷喷油嘴采用提高燃油雾化质量的高扰动喷油嘴。
所述直喷喷油嘴的一束或两束燃油喷雾喷向火花塞旁边,在火花塞附近形成点火可靠性高的混合气。
在混合气较稀薄的启动及较低工况条件下,直喷喷油嘴增加一次微量晚喷,晚喷时间与火花塞点火相位配合。
使用根据预混合用燃料的着火特性调整发动机有效压缩比、保证预混合气不被提前压燃的可变气门系统。
使用普通火花塞点燃柴油与一种或一种以上适合点燃的燃料(如:汽油、甲醇等)的混合气。
上述技术方案的指导思想是:1、通过采用不能让预混合用燃料着火的有效压缩比,保证混合气不能被压燃。在压缩上止点附近由高能火花塞点燃其附近的混合气,进而引燃燃烧室内的其余混合气,实现燃烧相位可控的内燃机预混合压缩燃烧。采用高的膨胀比,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内燃机的热效率。2、预混合用燃料为柴油、或为柴油与一种或一种以上其他燃料的混合物。柴油的活性较高,预混合气的燃烧速率快;若其他燃料中包含易挥发燃料,可以促使预混合用燃料快速形成预混合气,降低局部当量比,减少局部浓区;若加入足够适合点燃的燃料,可以提高预混合气的点火可靠性,并且可以使用普通火花塞点燃预混合气;在燃料中加入含氧燃料等,可以降低碳烟等排放。3、利用喷油嘴的喷雾导向作用,提高火花塞点火可靠性;通过喷油嘴的多次喷射,实现预混合气的分层分布,可以有效控制预混合气的燃烧速率;采用废气再循环技术可以降低压力升高率;采用高增压比的米勒循环可以进一步提高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680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柴油发动机出水管
- 下一篇:VTG内部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