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DT4C纯铁磁性性能的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75730.X | 申请日: | 201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55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冯再新;惠均;高伟峰;王献民;樊文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C23/20 | 分类号: | B21C23/20;B21C25/02;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4101 | 代理人: | 申艳玲 |
地址: | 03005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dt4c 铁磁性 性能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纯铁DT4C磁性性能的加工工艺,属于金属磁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工纯铁作为软磁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仪表的元器件中,如磁极靴、转子、壳体等,尤其是电工纯铁在磁性方面的主要特点是具有低杂质,并在中等磁场下具有很高的磁导率和磁饱和以及很低的磁滞损失。但是,它的磁性有其不稳定性,如在50℃以上时有明显的磁时效现象而使磁性变坏。因此,为了改善纯铁的磁性,除冶炼、热处理严格控制外,其零件在成形过程中,不同的工艺方法及各种工艺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材料的磁性。所以,为掌握电工纯铁的工艺因素对磁性影响的程度,提出了此项工作。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空心杯状件产品采用纯机械加工材料的利用率低,磁性性能较差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省料并能提高纯铁杯形件磁性性能的加工工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纯铁DT4C磁性性能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制备毛坯
挤压前根据所需试样尺寸,切削棒料;
第二步:挤压模具的安装
将反挤压模具安装在四柱式油压机上;安装完毕之后对反挤压模具预热到200℃-400℃;
第三步:热加工工艺
采用真空热处理炉升温至800℃-900℃,放入纯铁DT4C棒料对其进行加热,在真空气氛中保温1-4h后,立即放入已预热好并且充分润滑的反挤压模具中进行挤压,挤压完成后挤压件在空气中冷却,冷却后进行退火处理;
第四步:机械加工
通过切削加工退火件为零件最终使用尺寸,加工时必须用乳化液及时冷却,防止加工硬化。
上述工艺中,反挤压模具包括上模板、下模板,下模板上方为凹模,凹模通过凹模垫板和凹模固定圈进行固定,凹模内侧设有垫块,垫块底部为顶杆;上模板下方为凸模,凸模通过凸模垫板和凸模固定板进行固定,凸模为T型结构,T型结构的拐角部位设有凸模锁紧螺母;凸模中部设有退料板,退料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凹模固定圈上。
进一步地,上模板、凸模垫板以及凸模固定板通过圆柱销和螺栓固定,然后将凸模以螺栓连接在凸模固定板上。
进一步地,凹模通过螺栓、圆柱销固定在下模板上,通过凸模的上下移动进行挤压。
挤压的具体工作过程为:(1)开机;(2)对凹模、凸模进行预热并润滑;(3)预热完成后,往凹模内放入加热好的棒料,并合紧挡料板;(4)开动机器,使凸模向下移动,速度为7-8mm/s,挤压行程100-200mm,进行挤压;(5)挤压结束后,开动机器,使凸模向上移动,速度为7-8mm/s,移动行程100-200mm;(6)移动完成后,打开挡料板,取出挤压完成的杯状件;(7)对凹凸模持续润滑,再放入棒料,重复步骤(4)-(6);(8)最终挤压完成后,清理机器,再次对凹凸模以及其它部件润滑;(9)关机。
上述工艺中,第三步中,退火处理,具体是将冷却后的挤压件放入真空炉内随炉加热至800-900℃后保温4-6h,并随炉冷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新工艺对试样的加工,材料的利用率提高了70%左右,磁通量提高了50%左右,矫顽力下降了30%左右。
附图说明
图1为反挤压模具装配图;
图2为杯形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杆,2-垫块,3-下模板,4-凹模垫板,5-凹模固定圈,6-内六角螺钉,7-凹模,8-退料板,9-凸模锁紧螺母,10-凸模,11-凸模固定板,12-凸模固定螺栓,13-上模板,14-凸模垫板,15-圆柱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的纯铁(DT4C)挤压磁性性能的加工工艺,其方法步骤如下:
(1)取样,切取Φ65x45mmDT4C棒料,放入已加热到850℃的真空炉内保温1h;
(2)预处理,将保温完成的棒料放入已预热好并且充分润滑的反挤压模具(见图1)中进行挤压,挤压件(见图2)完成后空冷;
挤压模具的结构为:反挤压模具包括上模板13、下模板3,下模板3上方为凹模7,凹模7通过凹模垫板4和凹模固定圈5进行固定,凹模7内侧设有垫块2,垫块2底部为顶杆1;上模板13下方为凸模10,凸模10通过凸模垫板14和凸模固定板11进行固定,凸模10为T型结构,T型结构的拐角部位设有凸模锁紧螺母9;凸模中部设有退料板8,退料板8通过螺栓固定在凹模固定圈5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757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