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纺织印染废水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77541.6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2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马方曙;章荣;倪春敖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一环境投资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C02F10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泰铭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642 | 代理人: | 胡艳 |
地址: | 215325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纺织印染 废水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印染废水处理方法,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纺织印染行业发达,由此产生大量的废水,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14 年环境统计年报》,2014 年,在调查统计的41个工业行业中,纺织印染行业的废水排放量排名第三。
纺织印染废水成分复杂,COD和色度高,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差,处理难度大。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化学纺织纤维织物的发展,仿真丝的兴起和印染后整理技术的进步,使聚乙烯醇(PVA)浆料、人造丝碱解物(主要是领苯二甲酸类物质)、新型助剂等难生化降解有机物大量进入印染废水,对废水厂原有的生物处理工艺造成冲击。同时,水质水量的大幅波动,营养比例的严重失衡,也对生化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不利影响。
在许多废水厂中,未经过预处理的工业废水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生化池的正常运行。合适的物化预处理方式对高浓度、难生物降解废水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通过预处理可有效降低生化单元的有机负荷,缓冲水质波动,使得整个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的处理效率大大提高,因此选择经济有效的物化处理方法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纺织印染废水COD和色度高,处理难度大等特点,提供一种经济有效的纺织印染废水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纺织印染废水的收集步骤,用于过滤除去较大杂质过滤步骤,用于除去较大悬浮物的静置沉淀步骤,用于对废水进行酸化处理的酸化步骤,用于对废水进行PH调节和絮凝沉淀的调节步骤,用于对废水中固体杂质进行沉降处理的絮凝步骤,用于降解废水中有机物的生物氧化步骤,用于过滤废水中杂质的超滤步骤;所述的预处理收集步骤、沉淀步骤、酸化步骤、调节步骤、生物氧化步骤、二次沉淀步骤、超滤步骤通过设置依次相连的沉淀池、酸化池、调节池、絮凝池、生物氧化池、超滤装置来实现了对纺织废水的处理,最后污泥通过污泥处理成泥饼外运,经过超滤步骤的废水排放;其中所述调节池包括进水口、反应区、沉淀区、出水口和精准加药系统和阀门控制系统,所述精准加药系统包括,原水pH探头、反应区pH探头、pH主机、进水流量计、PLC控制柜、FeCl3加药泵、石灰加药泵、高分子絮凝剂(PAM)加药泵,所述阀门控制系统包括进气阀门和回流阀门,所述调节步骤包括:
A、开启原水泵将废水通过进水管打入调节池,同时打开进气阀门使水处于搅动状态,进气阀门始终保持开启;
B、开启FeCl3加药泵、石灰加药泵及PAM高分子絮凝剂加药泵及回流阀门,通过所述pH主机和进水流量计将测量的pH值和流量转化为电信号,作为PLC控制柜的输入信号,所述PLC控制柜根据输入信号计算FeCl3、石灰和高分子絮凝剂(PAM)的加药量,并通过控制FeCl3加药泵、石灰加药泵和高分子絮凝剂(PAM)加药泵的频率调节加药量,并沿进水管水流方向依次中加入FeCl3、石灰和高分子絮凝剂(PAM)实现药剂精准投加;
C、废水在反应区经过充分混合反应后进入沉淀区实现泥水分离;
D、最终,清水通过沉淀区末端的出水口排入下一处理单元,污泥排入污泥处理单元。
进一步地,该方法中,所述FeCl3加药泵中所述FeCl3全铁含量为11%,所述石灰加药泵中石灰浓度为5%,所述高分子絮凝剂(PAM)为阴离子型。
进一步地,该方法中,其中步骤B中,废水通过原水PH探头检测PH值后,根据测得的PH值和进水流量向废水进水中加入酸或碱进行第一次调节PH值,调节PH值至8-9左右,通过反应区PH探头检测PH值后,根据第一次PH调节后的反应废水的PH值向反应区加酸或碱进行第二次调节,调节PH值至7-8.5左右。
进一步地,该方法中,其中步骤B中,通过巡视池内反应所形成的絮凝体状况,调整高分子絮凝剂的加药量,絮凝较少时提高PAM加药量。
进一步地,该方法中,所述调节池还包括反应及沉淀系统和排泥系统,所述反应及沉淀系统包括进水管、反应区、沉淀区,其中反应区内安装有折板,使废水折流通过,沉淀区包括配水槽、配水口、导流板和出水堰;排泥系统包括吸泥行车和吸泥泵,充分混合反应后废水通过反应区出水口进入沉淀区,通过沉淀区前端的配水槽、配水口和导流板实现均匀配水,最终,污泥沉积在沉淀区底部,通过吸泥行车和吸泥泵排入污泥处理单元,清水通过沉淀区末端的出水堰排入下一处理单元。
进一步地,该方法中,所述反应区内的折板呈锯齿状,安装方式为前半部分锯齿方向相对,后半部分锯齿方向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一环境投资江苏有限公司,未经百一环境投资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775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