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箔与铜端子、铝箔与铝端子的扩散接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81192.5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497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黄欢东;水野芳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大为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0/00 | 分类号: | B23K20/00;B23K20/26;B23K101/38;B23K103/10;B23K103/1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陈万江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铜箔 端子 铝箔 扩散 接合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接合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铜箔与铜端子、铝箔与铝端子的扩散接合方法,通过通电扩散接合装置将正电极与负电极彼此靠近移动,使正电极的石墨模具与负电极的石墨模具彼此靠近,将铜端子与铜箔片,或铝端子与铝箔片进行压合,使得正电极和负电极经由石墨模具向铜箔片与铜端子,或铝箔片与铝端子导入电流,从而对铜箔片与铜端子,或铝箔片与铝端子进行加压和发热,使得铜箔片与铜端子之间扩散接合,铝箔片与铝端子之间扩散接合,自动化地实现了锂电池上的铜箔片与铜端子的接合,或铝箔片与铝端子的接合,接合后的产品的强度强,接合过程不会产生粉尘,阻抗低,保证了产品表面的光洁度,提高了接合后的产品的品质稳定性及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合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铜箔与铜端子、铝箔与铝端子的扩散接合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车的逐步发展,锂电池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应用于电动车和电动工具等电源普遍需要具有高容量大功率的特性,电池的放电电流也将达到数百安培,对电池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焊接方式主要有两种:(1)、激光焊,其焊点太细导致阻抗过高;(2)、超声波焊接,其具备以下缺点:1.强度一致性差;2.工作过程产生金属粉尘,需要做专门的除尘处理,否则金属粉尘进入电池内部有可能会导致短路;3.阻抗比激光焊工艺要好,但终端商还是希望能再进一步降低阻抗;4.铜箔或铝箔的氧化程度对焊接效果影响非常大,而氧化程度又取决于产品放置的时间、温度和湿度等,所以要频繁调整设备参数,除了影响设备效率外,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产品不良率的增加。因此,缺陷十分明显,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铜箔与铜端子、铝箔与铝端子的扩散接合方法,其自动化地实现了锂电池上的铜箔片与铜端子的接合,或铝箔片与铝端子的接合,接合后的产品的强度强,接合过程不会产生粉尘,阻抗低,氧化程度不影响接合的效果,而且大大缩短了接合的时间,提高了生产的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的成本,保证了产品表面的光洁度,提高了接合后的产品的品质稳定性、合格率及质量,且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铜箔与铜端子、铝箔与铝端子的扩散接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提供待接合的锂电池本体、铜端子、铝端子、通电扩散接合装置、石墨模具、冷却装置、正电极、负电极和温度检测装置,通电扩散接合装置连接于正电极和负电极,在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安装石墨模具;
步骤二:将铜端子的一端贴设于锂电池本体的铜箔片,将铝端子的一端贴设于锂电池本体的铝箔片;
步骤三:通过冷却装置将锂电池本体的锂电池主体进行固定,铜端子、铝端子、铜箔片和铝箔片均凸伸出冷却装置的外部,从而形成待接合的整体;
步骤四:将待接合的整体放置于通电扩散接合装置内,通电扩散接合装置将正电极的石墨模具抵触在铜端子或铝端子上,负电极的石墨模具抵触在铜箔片或铝箔片上,使得铜端子与铜箔片,或铝端子与铝箔片抵触在一起;
步骤五:打开通电扩散接合装置的电源控制开关,使通电扩散接合装置通电启动,通电扩散接合装置将正电极的石墨模具与负电极的石墨模具朝彼此靠近的方向移动,使正电极的石墨模具与负电极的石墨模具对铜端子与铜箔片,或铝端子与铝箔片施加压力,同时使正电极与负电极之间形成导通的电流,正电极与负电极之间电流使得铜端子与铜箔片,或铝端子与铝箔片发热,同时冷却装置对锂电池主体进行冷却,确保锂电池主体不发生融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大为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大为工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811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