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83917.4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148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刘莉;孙香娟;袁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808 | 分类号: | A61K36/808;A61P11/02;A61P37/08;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峡;张娟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过敏性 鼻炎 药物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它是由下列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玄参5‑15份、辛夷1‑8份、薄荷1‑10份、广藿香1‑10份、柴胡1‑10份、忍冬藤1‑10份、桔梗1‑10份、蝉蜕1‑8份、菊花1‑8份、黄芩1‑8份、甘草1‑4份。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鼻鼽,尤其是治疗肺经伏热型鼻鼽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制备工艺简单,使用方便,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
用途。
背景技术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鼻黏膜接触变应原后产生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清涕及鼻黏膜肿胀等为特征。本病已发展为世界性疾病,其全球患病率约15%-20%,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及个人卫生,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应性鼻炎是变态反应性鼻炎的简称,亦称过敏性鼻炎,为鼻科常见病,多发病,属祖国医学“鼽涕”和“鼻鼽”的范畴。其发病机制既有脏腑虚寒,又有肺经伏热,均存在阳气失于和利。
鼻鼽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中医学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肺主鼻......在窍为鼻”;《灵枢·本神》说:“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发病以肺气亏虚为主,与脾、肾亏虚有一定关系。而肺热学说早有渊源,《东医宝鉴》云:“嚏者,......鼻为肺窍,痒为火化,发于鼻则痒而嚏也”,《奇效良方·卷五十九》亦说:“鼽嚏者,热客太阴肺之经也”。肺为娇脏,易受寒热之邪侵袭而致病,风热寒邪郁于肺,久而化热,灼炼津液而为伏热痰火。鼻为肺之窍,有邪热侵袭且内外合邪,引起肺经伏热,痰火上灼鼻窍而致病。
目前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主要是去除接触粉尘、螨虫等外界致敏原的基础上,采用组胺H1受体拮抗剂,交感神经胺血管收缩剂和皮质类固醇等治疗方法。然而,在大量临床观察中,发现西药治疗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抗组胺药对一部分患者,特别是合并血管运动性鼻炎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不能完全缓解症状,在有效的病例中也难以避免嗜唾等副作用;第二,局部用激素疗效虽好,但是如果长期用激素,副作用依然是不容置疑的。在此情况下,中医在治疗过敏性鼻炎显示了其独特疗效。
因此,如何采用中药配伍,制备得到药物精简,服用方便,疗效确切,制备工艺简单的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是至关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玄参5-15份、辛夷1-8份、薄荷1-10份、广藿香1-10份、柴胡1-10份、忍冬藤1-10份、桔梗1-10份、蝉蜕1-8份、菊花1-8 份、黄芩1-8份、甘草1-4份。
优选地,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玄参10份、辛夷4份、薄荷5份、广藿香5份、柴胡5份、忍冬藤5份、桔梗5 份、蝉蜕3份、菊花3份、黄芩3份、甘草2份。
其中,所述柴胡为竹叶柴胡。
其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是由所述原料药的原生药粉,或水或有机溶剂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者辅助性成分制备成常用的制剂。
其中,所述制剂为鼻粘膜给药剂型、经胃肠给药剂型、经皮给药剂型。
其中,所述经胃肠给药剂型是合剂或口服液。
其中,所述的辅料为聚山梨酯-80、山梨酸。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所述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a)称取各重量配比的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未经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839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