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型建筑设备的散热器冷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94368.0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8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谢建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建光 |
主分类号: | F01P3/22 | 分类号: | F01P3/22;F01P11/00;F01P1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禹小明 |
地址: | 516001 广东省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器 储液箱 冷凝器 进液管 重型建筑设备 过滤器 冷却装置 一端设置 回液管 超声波振荡器 声波发生器 温度检测器 端部连接 内部设置 散热效率 控制器 电磁阀 上表面 循环泵 后壁 箱盖 冷却 | ||
1.一种重型建筑设备的散热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箱(3)、冷凝器(11),所述储液箱(3)上方设置有控制器(10),所述储液箱(3)上表面设置有箱盖(6),所述储液箱(3)一端设置有回液管(8),所述回液管(8)端部设置有散热器(7),所述散热器(7)上设置有第一温度检测器(9),所述散热器(7)下方设置有进液管(2),所述进液管(2)上设置有过滤器(5),所述过滤器(5)旁边设置有电磁阀(4),所述进液管(2)端部连接有循环泵(1),所述储液箱(3)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冷凝器(11),所述冷凝器(11)后壁上设置有声波发生器(19),所述冷凝器(11)内部设置有超声波振荡器(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建筑设备的散热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11)包括主壳体(15)、安装底座(14),所述安装底座(14)焊接在所述主壳体(15)下方,所述主壳体(15)外壁上设置有环形散热翅片(18),所述主壳体(15)内部焊接有多道导热板(16),所述冷凝器(11)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循环泵(1)相连接,所述冷凝器(11)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储液箱(3)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重型建筑设备的散热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5)的内壁为具有多道凹坑的波纹面(1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重型建筑设备的散热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5)为圆筒形结构,所述导热板(16)的高度为所述主壳体(15)内部直径的2/3-3/4,所述导热板(16)焊接在所述主壳体(15)内部,相邻的两块所述导热板(16)分别焊接在所述主壳体(15)内壁的两侧在所述主壳体(15)内部形成平躺的“S”结构,所述超声波振荡器(20)镶嵌在所述导热板(16)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建筑设备的散热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10)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储液箱(3)顶部,所述控制器(10)内部设置有蓄电池(30),所述控制器(10)侧面设置有与所述蓄电池(30)电连接的防水型充电插孔(29),所述蓄电池(30)旁边设置有信号发射器(28),所述控制器(10)表面设置有显示屏(26),所述显示屏(26)一侧设置有指示灯(25),所述显示屏(26)另一侧设置有操作按钮(2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建筑设备的散热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箱(3)内壁设置有一层厚度不小于5mm的隔热板(24),所述储液箱(3)内壁上设置有液位监测器(23),所述液位监测器(23)与所述控制器(10)电连接,所述储液箱(3)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温度检测器(22),所述储液箱(3)与所述冷凝器(11)连接的管道口处设置有蒸发器(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建筑设备的散热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箱(3)内储存的冷却介质为氯化氢、乙二醇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重型建筑设备的散热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器(9)和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器(22)均与所述控制器(10)电连接,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器(9)和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器(22)的温度检测范围为-30℃-10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建筑设备的散热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管(8)外部包裹有保温套(12),所述保温套(12)采用发泡聚氨酯材料制成,所述保温套(12)的厚度不小于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建筑设备的散热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2)外部包裹有散热套(13),所述散热套(13)采用导热系数高的金属制成,所述散热套(13)外壁上等间距设置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底部距离所述进液管(2)的外壁的距离小于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建光,未经谢建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436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高低温双循环冷却系统
- 下一篇:用于冷却内燃机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