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滚珠式斜面升船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98200.7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02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覃金帛;梁藉;雷晓辉;康爱卿;闫宝伟;张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覃金帛 |
主分类号: | E02C3/00 | 分类号: | E02C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于国富 |
地址: | 443500 湖北省宜昌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滚珠 斜面 升船机 系统 | ||
1.一种滚珠式斜面升船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通航闸首单元、轨道体、船体承载结构和绳索动力单元;
所述通航闸首单元包括上游通航子单元和下游通航子单元;所述上游通航子单元、所述轨道体、所述下游通航子单元顺序连接;
所述轨道体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轨道单元,两个轨道单元互相平行且相对设置,所述轨道单元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轨道(16)、滑动槽(3)和下轨道(17);所述上轨道(16)、所述滑动槽(3)和所述下轨道(17)组合形成轨道槽;两个轨道单元的下轨道之间设置斜面,所述斜面还分别与所述上游通航子单元和所述下游通航子单元连接;
所述船体承载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承船厢(6)、配平结构(5)和工字型滑动承船体(4);所述工字型滑动承船体(4)分别与两个轨道单元滑动连接且位于两个轨道单元相对设置形成的运行通道中;
所述绳索动力单元用于提供船体承载结构沿所述运行通道滑动的动力;
其中,所述工字型滑动承船体(4)的主体结构为工字型结构,所述工字型结构包括两个竖向承船体(10)和水平承船体(11);所述水平承船体(11)内设置多个互相平行的绳索固定轴(12),每根所述绳索固定轴(12)与所述竖向承船体(10)垂直;两个互相平行的竖向承船体(10)间设置所述水平承船体(11),且所述水平承船体(11)垂直于任意一个竖向承船体(10);
两个竖向承船体(10)的结构相同,每个所述竖向承船体(10)是由上部、中部和下部组合的一体化成型结构,且上部和下部的结构相同;上部包括多个滑动滚珠室和与所述滑动滚珠室一一对应设置的滑动滚珠,上部的滑动滚珠室朝上的一面设为开口;下部的滑动滚珠室朝下的一面设为开口;所述中部朝向所述水平承船体(11)的侧面连接所述水平承船体(11);竖向承船体(10)与轨道槽一一对应设置,且竖向承船体(10)在轨道槽中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滚珠式斜面升船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游通航子单元包括上闸首(1)和上游启闭式闸门(21),所述上闸首(1)朝向所述承船厢(6)的侧面上设置上游启闭式闸门(21);
所述下游通航子单元包括下闸首(2)和下游启闭式闸门(22),所述下闸首(2)朝向所述承船厢(6)的侧面上设置下游启闭式闸门(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滚珠式斜面升船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船厢(6)分为上部分和下部分,所述承船厢(6)的上部分包括下游通航闸(18)和上游通航闸(19),所述承船厢(6)的下部分为闸门启闭室(20);
所述下游通航闸(18)和所述上游通航闸(19)互相平行且与所述承船厢(6)的运行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滚珠式斜面升船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通航闸(18)和所述上游通航闸(19)均为竖向启闭式闸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滚珠式斜面升船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承船厢(6)到达下游与上闸首(1)进行连接时,上游通航闸(19)与上游启闭式闸门(21)之间通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第一连接段连接;
当承船厢(6)到达下游与下闸首(2)进行连接时,下游通航闸(18)与下游启闭式闸门(22)之间通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第二连接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滚珠式斜面升船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轨道(16)与所述下轨道(17)呈上、下平行,且所述上轨道(16)设置的第一凹槽的开口与所述下轨道(17)设置的第二凹槽的开口相对设置;
所述上轨道(16)与所述下轨道(17)通过所述滑动槽(3)连接,且所述滑动槽(3)连接在所述上轨道(16)和所述下轨道(17)远离所述运行通道的侧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覃金帛,未经覃金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820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大型水力发电站
- 下一篇:一种基坑坑底回弹量监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