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器人外骨骼的拉线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00089.0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1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杨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行者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9/00 | 分类号: | B25J9/00;B25J1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徽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405 | 代理人: | 李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器人 骨骼 拉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机器人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器人外骨骼的拉线结构。
背景技术
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机器人臂部一般采用空间开链连杆机构,其中的运动副(转动副或移动副)常称为关节,关节个数通常即为机器人的自由度数。根据关节配置型式和运动坐标形式的不同,机器人执行机构可分为直角坐标式、圆柱坐标式、极坐标式和关节坐标式等类型。出于拟人化的考虑,常将机器人本体的有关部位分别称为基座、腰部、臂部、腕部、手部(夹持器或末端执行器)和行走部(对于移动机器人)等。
驱动装置是驱使执行机构运动的机构,按照控制系统发出的指令信号,借助于动力元件使机器人进行动作。它输入的是电信号,输出的是线、角位移量,骨骼是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骨骼之间如果协调不好就容易产生不稳定的位移,造成机器人的各个部位很难的控制,灵活性能不佳,存在着不足,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存在的不足,影响实际的使用,本发明提出一种机器人外骨骼的拉线结构,设计新颖,通过拉线有效的将机器人骨骼之间有机的连接起来,提升机器人驱动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机器人外骨骼的拉线结构,包括驱干束缚装置、髋部回传装置、下脚束缚装置、电源控制器,髋部回传装置包含有腰部连接板,腰部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支撑块,腰部连接板的另一侧设置有实现中枢转运动的回转板,驱干束缚装置包含有驱干缩紧板,驱干缩紧板的一端连接有背部支撑板,驱干缩紧板的另一端设置有肩部束缚带,下脚束缚装置包含有转动滚轴,转动滚轴的一端连接输送关节,转动滚轴的另一端设置有支撑脚,驱干束缚装置、髋部回传装置、下脚束缚装置之间均通过拉线结构连接,拉线结构的表面设置有位移传动感应器,位移传动感应器的一端设置有信号处理感应器,位移传动感应器的另一端设置有中驱神经处理器。
进一步,所述的位移传动感应器连接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计算机系统、单片机或者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在本发明所述的输送关节设置有小腿交叉捆绑带,小腿交叉捆绑带通过束缚环带连接大腿交叉捆绑带,大腿交叉捆绑带通过拉线连接臀部束缚环带。
进一步,所述的拉线结构的表面均匀排布有转角控制器。
在本发明所述的腰部连接板还包括轴承盖,轴承盖分别与齿轮和腰部垫板固定连接,腰部垫板的中间设置有缓冲槽。
进一步,所述的电源控制器的内部安装有稳压控制模块,稳压控制模块通过运行编码器连接关节伺服电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机器人腿部的骨骼均由电机单独控制,通过拉线连接在一起,简化了外骨骼机器人的产品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并实现了断电后保持人体姿态,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设计新颖,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方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见图1,一种机器人外骨骼的拉线结构,包括驱干束缚装置100、髋部回传装置110、下脚束缚装置120、电源控制器130,髋部回传装置110包含有腰部连接板140,腰部连接板140的一端设置有支撑块150,腰部连接板140的另一侧设置有实现中枢转运动的回转板160,驱干束缚装置100包含有驱干缩紧板170,驱干缩紧板170的一端连接有背部支撑板180,驱干缩紧板170的另一端设置有肩部束缚带190,下脚束缚装置120包含有转动滚轴200,转动滚轴200的一端连接输送关节210,转动滚轴200的另一端设置有支撑脚220,驱干束缚装置100、髋部回传装置110、下脚束缚装置120之间均通过拉线结构230连接,拉线结构230的表面设置有位移传动感应器,位移传动感应器的一端设置有信号处理感应器,位移传动感应器的另一端设置有中驱神经处理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行者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行者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00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打磨机器人、机器人打磨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电机单元以及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