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疗用导线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03263.7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54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寺师刚;志村诚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FMD |
主分类号: | A61M25/09 | 分类号: | A61M25/09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文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疗 导线 | ||
本发明提供医疗用导线。在具有由管状连接用具、第一芯线以及第二芯线这三个构件构成的连接构造的医疗用导线中,例如在一个构件的扭转刚度比两端部的构件的扭转刚度低的情况下,在各构件间产生扭转集中,朝前端侧的旋转传递性大幅降低。在上述情况下,存在用于提高朝前端侧的旋转传递性的技术课题。在由三个构件构成的连接构造中,着眼于各构件的扭转刚度,考察了各构件间的扭转刚度比,其结果是,通过使扭转刚度比具有一定的关系,能够克服使朝前端侧的旋转传递性提高的技术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血管的病变部治疗用等中使用的医疗用导线。
背景技术
以往,在血管的狭窄部以及完全堵塞部等的血管病变部治疗时,使用将两个芯线的后端与前端直接焊接、或者将两端部向管状构件分别插入而连接的医疗用导线(以下称作导线),使柔软性高的前端部到达病变部来进行血管的狭窄部以及完全堵塞病变部等的扩径治疗等。
在上述情况下,为了使导线贯穿血管病变部内,从手边侧(后端侧)到前端侧需要高度的旋转传递性能、压入特性、以及反复耐疲劳特性。
尤其是在使用不同种类的金属线连接前端侧与后端侧的导线中,更加需要所述性能等。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使用管状构件的连接器将前端侧的前端区域的芯线与后端侧的基端区域的芯线连接的导线。
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利用接合构件将不同材质的金属线材连接的导线。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0-50348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358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导线是如下的技术内容:利用管状构件的连接器将前端区域被进行了直线化处理的线形弹性金属等的后端与基端区域被进行了直线化处理的不锈钢线等的前端连接,或者使用钎焊等将前端区域被进行了直线化处理的线形弹性金属等的后端与基端区域被进行了直线化处理的不锈钢线等的前端焊接,从而提高手术人员的操作性。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导线是如下的技术内容:利用线圈状的接合构件将形态适应性优异的插入部与转矩性优异的导入部卷绕之后进行缩径,从而提高接合强度。
而且,专利文献1、2均是对于导线的芯线而使用管状构件将不同种类的金属线连接的连接构造,关于如本发明那样的、着眼于管状构件即管状连接用具与各个不同种类的金属线的扭转刚度比、并将连接部处的扭转刚度比设为一定的关系从而飞跃性地提高从后端侧到前端侧的旋转传递性的技术内容,在专利文献1、2中均未记载。该技术内容是用于使导线在血管病变部通过的重要的技术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技术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血管病变部处的导线的通过性飞跃性地提高的导线。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导线利用管状连接用具将第一芯线的后端与第二芯线的前端连接固定。第一芯线具有伪弹性特性,且从后端朝前端具备后端连接小径部和第一芯线后端大径部。
第二芯线具有加工诱导马氏体转变相,且从后端朝前端具备第二芯线大径部和前端连接小径部。
从一侧向管状连接用具插入所述后端连接小径部,从另一侧向管状连接用具插入所述前端连接小径部。
管状连接用具至少将一侧的第一芯线后端大径部与另一侧的第二芯线大径部连接固定,在将第一芯线后端大径部的扭转刚度设为K1、将第二芯线大径部的扭转刚度设为K2、将管状连接用具的扭转刚度设为J1的情况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FMD,未经株式会社FMD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32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零配件生产用上缸式四柱液压机
- 下一篇:压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