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动电阻放电控制系统以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07118.6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764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7/22 | 分类号: | B60L7/2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陆军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动 电阻 放电 控制系统 以及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动电阻放电控制系统以及方法,系统包括通信网络、N个泄放支路以及与N个泄放支路一一对应的N个控制器,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每一所述泄放支路包括串联连接的制动电阻以及功率管,每一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对应泄放支路中功率管的闭合和断开控制对应泄放支路的放电;所述N个控制器通过所述通信网络与整车控制器通信以获取放电指令,并根据系统中控制器的数量分担放电指令所对应的放电功率。本发明中可以实现多个控制器共同响应放电功率,这样,整个系统的峰值功率就变成原来的数倍,可以适应更多的应用场合;而且对于单个控制器来说,可以单机运行,也可以多机并联运行,每个控制器的硬件和软件相同,减少了开发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动电阻放电控制系统以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经常会出现长距离下坡或者紧急刹车的工况,这种工况下主驱动控制器会进入发电模式,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回馈到动力电池中。在发电模式下,为了保护动力电池,其中有一部分电能会泄放到制动电阻上。传统的电量的泄放方法是利用硬件电路控制电阻的通断来实现电量的泄放。特别的,也有利用控制器控制制动电路放电路径上的功率管(例如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通断来控制制动电阻的泄放时机和功率。
目前电动汽车上大多采用硬件电路控制制动电阻的通断,即硬件电路采集母线上的电压。如果电压超过一定的阈值,则导通制动电阻进行电量泄放。当电压低于一定的阈值,则断开制动电阻停止泄放。也有利用制动电阻控制器控制功率管的通断来控制制动电阻的泄放时机和功率。前者,无法控制电阻泄放的功率,不同的车型需要配置不同的硬件电路来适应不同的泄放条件。后者,利用控制器控制功率管输出不同的占空比可以控制制动电阻泄放不同的功率。但是控制器内各个器件会有一定的耐受极限,对应的,制动电阻泄放功率也会有一个峰值。如果整车需求的最大泄放功率超过了峰值功率,单台控制器就不能满足需求。同时,控制器大多使用压铸件,如果制造不同型号的控制器就需要多次开模,增加了大量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硬件电路控制制动电阻的方案中,无法控制电阻泄放的功率,不同的车型需要配置不同的硬件电路来适应不同的泄放条件,以及利用控制器控制功率管以控制制动电阻泄放不同的功率的方案中,控制器内各个器件会有一定的耐受极限,制动电阻泄放功率也会有一个峰值,单台控制器就不能满足需求的缺陷,提供一种制动电阻放电控制系统以及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制动电阻放电控制系统,包括通信网络、N个泄放支路以及与所述N个泄放支路一一对应的N个控制器,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每一所述泄放支路包括串联连接的制动电阻以及功率管,每一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对应泄放支路中功率管的闭合和断开控制对应泄放支路的放电;所述N个控制器中每个控制器通过所述通信网络与整车控制器通信以获取放电指令,并根据系统中控制器的数量分担所述放电指令所对应的放电功率。
在本发明所述的制动电阻放电控制系统中,所述通信网络包括第一通信网络和第二通信网络,所述控制器包括放电指令接收单元、站号注册及状态控制单元、放电指令执行单元,其中,
所述放电指令接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网络接收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放电指令;
所述站号注册及状态控制单元用于在上电时基于站号分配规则在第二通信网络中注册自身站号,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网络实时发送和接收状态报文;
所述放电指令执行单元基于所述状态报文识别整个通信网络中的控制器数量,并根据所述控制器数量控制对应的泄放支路分担放电指令所对应的放电功率。
在本发明所述的制动电阻放电控制系统中,所述站号分配规则为:
每一所述控制器在上电初始化后的预设时间内注册站号,预设时间后结束站号注册;
所述N个控制器的站号的数值为从指定站号起按照递增原则增加,其中,所述指定站号为一个预设数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71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