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微缩文字的釉下彩绘瓷器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16123.3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13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刘荣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荣杰 |
主分类号: | C04B33/24 | 分类号: | C04B33/24;C03C8/00;C04B41/86;B28B11/04;B28B11/24;B44C1/22;C09D17/00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南粤专利商标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01 | 代理人: | 余飞峰 |
地址: | 521021 广东省潮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微缩 文字 彩绘 瓷器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微缩文字的釉下彩绘瓷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烧制素胎;制备颜色料;制备釉料;调配色料浆;微缩文字刻划;微缩文字书写;素胎上釉;烧成,最终制备出带有微缩文字的釉下彩绘瓷器。本发明的带有微缩文字的釉下彩绘瓷器的制备方法制成的瓷器包括瓷板、花瓶等陈设艺术陶瓷品种,制品釉层透亮晶莹,处于釉层下的手工书写微缩文字规整和清晰、色彩鲜艳,具有艺术效果。经烧成的带有微缩文字的釉下彩绘瓷器,作品外观规整,釉层平滑,透明度高,处于釉层下面的微缩文字规整,清晰可辨,在放大镜下观察,每平方厘米内可见15~25个手工书写文字。制品质量达到陈设艺术瓷器国家标准要求,成为艺术和收藏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陈设艺术陶瓷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有微缩文字的釉下彩绘瓷器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缩文字是一种人工处理的细微文字,俗称微书,是在一定面积内存在较大量的文字,文字可细小至必须借助放大镜等手段才能辨识。微缩文字属于一种书法艺术,采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使细微文字出现在纸、木、竹、瓷等材质上。现代的防伪技术中,有多种手段和方法可以处理出微缩文字,例如人民币和邮票上,已存在微缩文字,起到防伪作用。
陶瓷上的微缩文字处理,是艺术陶瓷的一种创作形式,是现代陶瓷行业的创新成果。陶瓷上的微缩文字处理,具有较高的技术难度。由于陶瓷的彩绘和书写中所采用的颜色料是由矿物和化学材料所制成,是一种细微颗粒,用于书写微缩文字时难度极大,加之色料要经千度以上的温度处理才能显色并与陶瓷基体结合。因而,陶瓷的微缩文字手工书写、作品的原料制备和烧制,需要采用特殊的技术和工艺技法。
近十年来,国内陶瓷行业中已有个别技艺人员,创新并制备出带有微缩文字的釉上彩瓷器。技艺人员是借用釉上彩技法,将微缩文字书写于瓷器的釉面上,通过低温烤烧使文字附着在瓷器釉面上。但是,由于釉上彩的文字裸露在瓷器釉层表面,易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损坏,如易于被磨损、被氧化等,不利于作品的长期保存和收藏。若能够采用釉下彩方式,使微缩文字处于瓷器的釉层下,对瓷器的档次、观赏、保存等方面都有较大好处。
因此为实现釉下彩瓷器的制作,创新出新的技艺方法,特制专用材料,特别是攻克瓷器烧成过程釉层流动引起的微缩文字变形、模糊或消失等技术难题,成为陶瓷行业中的工程和技艺人员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制品釉层透亮晶莹,处于釉层下的手工书写微缩文字规整和清晰、色彩鲜艳的带有微缩文字的釉下彩绘瓷器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带有微缩文字的釉下彩绘瓷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烧制素胎,采用陈设艺术用陶瓷胎件的生产用坯料与成型工艺,制备泥质胎体,然后将泥质胎体置于窑炉中素烧,素烧温度为700~800℃,素烧时间为6~10小时,制成素胎;
制备颜色料,按重量比取氧化钴15~19%、二氧化锰12~16%、氧化铁8~10%、氢氧化铝50~70%混合制成颜色料;
制备釉料,按重量比取钾长石22~26%、石英40~44%、石灰石20~24%、高岭土8~10%、氧化锌2~4%混合制备成釉料;
调配色料浆,在颜色料中加入清水、甘油、桃胶、蜂蜜进行混合并制备成色料浆;
微缩文字刻划,在放大镜相互配合下,通过人工使用钢针在素胎外表面进行微缩文字刻划,使素胎外表面产生微缩文字的刻痕;
微缩文字书写,在放大镜的配合下,通过人工使用小毛笔和色料浆书写,并将色料浆叠加在素胎的划痕上,书写后对素胎进行自然干燥;
素胎上釉,使用喷枪,将釉料均匀喷涂在经过微缩文字书写并自然干燥后的素胎表面,使素胎表面形成一层釉层,将上釉后的素胎进行自然干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荣杰,未经刘荣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161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