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悬挂式智能立体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转换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40871.5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8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涛;胡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海涛;胡青 |
主分类号: | B61L5/06 | 分类号: | B61L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悬挂 智能 立体 轨道交通 系统 轨道 转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体轨道交通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悬挂式智能立体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轨道是立体轨道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轨道之间的连接需要通过轨道转换装置实现,当车厢组合需要通过不同的轨道时,轨道转换装置可以将轨道按其行驶路线进行布置。快速、可靠的完成轨道转换,是整个立体轨道交通系统运行的关键。
目前没有发现同本发明类似技术的说明或报道,也尚未收集到国内外类似的资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悬挂式智能立体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转换装置,该轨道转换装置能够快速、可靠的完成轨道转换。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悬挂式智能立体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转换装置,包括驱动器、齿条、限位块、可动轨道单元和供电电缆;其中:
所述驱动器用于带动可动轨道单元沿齿条往复运动,实现轨道转换功能;
所述供电电缆用于向驱动器提供电力;
所述限位块用于限定可动轨道单元的移动区间。
优选地,所述驱动器包括控制模块、驱动电机和驱动齿轮,其中:
所述控制模块与立体轨道交通系统通信连接,用于发送可动轨道单元当前状态,并与驱动电机控制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立体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切换指令后控制驱动电机工作;
所述驱动电机与供电电缆电连接,并从供电电缆获得电力;
所述驱动齿轮与驱动电机驱动连接,驱动电机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带动驱动齿轮旋转;
所述驱动齿轮还与齿条咬合,实现驱动器带动可动轨道单元沿齿条运动。
优选地,所述齿条作为驱动器往复运动支撑,所述限位块限制可动轨道单元的停止位置,并根据可动轨道单元与限位块的相互作用向驱动器发出到位信号,同时驱动器将到位信号发送至立体轨道交通系统,立体轨道交通将根据到位信号更新可动轨道单元所处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可动轨道单元包括多个可动轨道段,相邻两个可动轨道段之间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在一起;在驱动器的带动下,可动轨道段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可动轨道单元的末端对准其他轨道,以供车厢通过。
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采用鱼骨结构。
优选地,所述供电电缆还用于提供信号传输通道。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
立体轨道交通系统运行过程中,根据车厢组合的运行线路确定将要经过的轨道转换装置;
当车厢组合经过各处轨道转换装置前,立体轨道交通系统根据各轨道转换装置中的可动轨道单元所处的位置,向各处轨道转换装置发出相应的轨道切换信号;
接收到轨道切换信号后,驱动器带动可动轨道单元在齿条上运动,接触限位块后发出可动轨道单元到位信号;
立体轨道交通系统接收到可动轨道单元到位信号后,车厢组合继续前行,靠惯性通过轨道转换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模拟鱼骨结构,利用若干个可动轨道段组成可动轨道单元,在驱动器的带动下不同的可动轨道段会发生相对位置变化,进而实现了整个可动轨道单元的偏移动作,实现了立体轨道交通系统中轨道转换的功能。
2、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靠,动作迅速,可以很好的与悬挂式智能立体轨道交通系统结合起来,将车厢组合按其路线转移到对应的轨道方向上,从而实现整个交通系统的流畅运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轨道转换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主视图,(b)为侧视图;
图2为驱动器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主视图,(b)为侧视图;
图3为可动轨道单元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可动轨道段正常状态示意图,(b)为可动轨道段压紧状态示意图,(c)为可动轨道段伸展状态示意图,(d)为可动轨道单元正常状态示意图,(e)为可动轨道单元移动状态示意图;
图中:1为驱动器,2为齿条及限位块,3为可动轨道单元,4为供电电缆,5为控制模块,6为驱动电机,7为驱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海涛;胡青,未经王海涛;胡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08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