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排障器静强度试验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47145.6 | 申请日: | 201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4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李继贤;杨奇科;周艳平;黄江伟;雷新红;程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412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交通 车辆 排障器静 强度 试验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排障器静强度试验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排障器静强度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已得到广泛使用。
在机车工业中,轨道交通车辆也衍生出众多品种,比如列车、地铁、轻轨以及磁悬浮列车等。轨道交通车辆必然沿着铺设好的轨道行驶,因此轨道轨面的清洁无阻碍非常重要。
为保证轨道面的安全,在轨道交通车辆上往往设置排障器。轨道车辆排障器是用于清除轨道区域内可能存在的障碍物的一种重要装置,它不仅承担着清除障碍物的作用,还有吸能缓冲保护车体结构的作用。
由于轨道车辆排障器的重要性举足轻重,无论是国内标准还是国际标准,都要求进行排障器的静强度试验。但是排障器的排障板一般都存在水平方向160°左右,竖直方向60°~70°的夹角,甚至排障板是成流线型的不规则曲面(多见于高速动车组排障器),这给排障器静强度试验(沿排障器排障板的正向方向或前行方向施加200kN~300kN的水平力)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目前轨道车辆排障器静强度试验方法,均是用质密木块通过仿形加工,再加上橡胶垫补充,从而达到完全贴合排障器排障板的目的,然后通过载荷传感器和千斤顶来加载。此种方法存在众多缺陷:木块仿形加工困难,精度差,导致仿形木块与排障器的排障板表面贴合不紧密,加载过程中容易出现两者产生相对滑移的现象,导致失稳、载荷分布不均的后果,如此容易损坏排障板,并且木块结构强度不够,加载过程中容易炸裂。
因此,如何在顺利完成对轨道车辆排障器的静强度试验的基础上,防止试验过程中加载器与排障器之间产生相对滑移,提高两者的结合紧密性和载荷加载均匀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排障器静强度试验方法,能够在顺利完成对轨道车辆排障器的静强度试验的基础上,防止试验过程中加载器与排障器之间产生相对滑移,提高两者的结合紧密性和载荷加载均匀性。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排障器静强度试验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排障器静强度试验方法,包括:
对排障器的待测表面沿水平方向正向投影,并利用仿形法确定所述排障器的加载区域外轮廓;
根据所述加载区域外轮廓制作浇筑模具;
将所述浇筑模具与所述排障器的待测表面紧贴并保持相对固定,然后在所述浇筑模具内进行工件浇筑,以形成载荷加载头;
将所述载荷加载头安装到所述排障器上,并使所述载荷加载头的加载表面与所述排障器的待测表面紧贴;
通过加载测试系统对所述载荷加载头进行水平方向的载荷加载。
优选地,在所述浇筑模具内进行工件浇筑时,通过混凝土浇筑形成载荷加载头。
优选地,通过加载测试系统对所述载荷加载头进行水平方向的载荷加载,具体包括:
将所述载荷加载头的一端与加载驱动缸相连;
通过所述加载驱动缸对所述载荷加载头的一端按照预设梯级逐渐加压,并达到试验所需载荷。
优选地,通过加载测试系统对所述载荷加载头进行水平方向的载荷加载时,监测所述载荷加载头的实时载荷,并以此调节所述加载驱动缸的工作压力。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排障器静强度试验装置,包括加载反力架、水平连接在所述加载反力架上的加载驱动缸,以及连接在所述加载驱动缸的活塞杆末端、用于与排障器的待测表面紧贴的载荷加载头。
优选地,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加载驱动缸与载荷加载头之间、用于检测所述加载驱动缸对所述载荷加载头施加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载荷加载头具体包括用于与所述驱动缸的活塞杆末端相连的连接面,以及位于所述连接面的另一侧、形状与所述排障器的待测表面相匹配的加载表面。
优选地,所述加载表面具体呈斜面或圆弧面。
优选地,所述载荷加载头的底面上设置有用于在加载时钩住所述排障器的下排障板的底板,以防止所述载荷加载头在加载时垂向滑移。
优选地,所述载荷加载头的表面上设置有多根并列分布、用于提高其抗压强度的加强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71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车门开度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假人脚部位置调节装置